发布时间:2025-01-10 22:19:50 来源: sp20250110
雪落中原。刚吃罢晌午饭,高级农艺师马彩云的手机便响个不停,她急急忙忙往乡下走。原来,是10来公里外的菇农老吴坐不住了。
老吴叫吴清宝,是河南省获嘉县中和镇小官庄村人,眼看快60岁的人了,竟然贷款80多万元建了44个香菇大棚。入冬以来,香菇长得慢腾腾的,不及预期。
“马老师,恁是专家,看看是咋回事?”没等马彩云进门,老吴忙迎上去问。
“先把帘子打开。”马彩云直奔大棚。老吴摁下遥控,电动卷帘上翻,菇香扑面而来,“外面零下几摄氏度,风窜进去冻坏菌棒咋办?”
与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的马彩云说,香菇很娇气,氧气不充足容易畸形,温度上不去则会长得慢。
还真是矛盾。望着眼前的“小宝贝”,老吴搓搓手,不停地哈气。“升温吧,先从简易装置来。”说罢,两人一起把几个炉子抬进来,往里面添加干柴,秸秆燃起来,棚内的温度渐渐升高。
老吴的眉头也开始舒展,掰着手指一个棚一个棚算,一个棒出一斤二两菇,刨去成色不好的,25万棒至少能收20多万斤菇。
小香菇种出大产业。如今,在“龙头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引导下,获嘉县像老吴家这样的香菇大棚有1000多座,年产值6.7亿元。
“嗨,开了春,天一暖和,再建些阳光棚,保准你那‘金疙瘩儿’不挨冻!”马彩云挥挥手朝地头走去,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响个不停。(记者 王胜昔)
(责编:彭静、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