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0:51:49 来源: sp20241110
央视网消息:今天节目继续聚焦“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的确,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国家是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全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社会保障也在不断调整,发挥兜底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这就要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完善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保体系。现在,这项工作在全国多个试点已经取得了成效。
张果是一名外卖骑手,在上海做这一行已经三年了,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挺奔波,但每个月大几千,最高能过万的收入,他挺知足。唯一曾经让他不那么踏实的是,这种相对自由、松散的工作性质,万一出了什么事儿有没有相应的保障?
去年夏天,张果在骑车送餐途中经过一段不太平整的路段,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摔倒在了路边。张果把自己摔倒受伤的事儿告诉了平台,安全专员随即跟他取得联系,协助他通过“一键报案”向平台企业发送事故报案信息,并申请职业伤害保障。
平台给张果申请的职业伤害保障,相当于我们国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设的一种新型工伤保险。2022年7月,我国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为重点,在上海等7个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开展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按照相关政策,张果不仅报销了医疗费,休养期间因为没有劳动收入,还拿到了一个月4000元的生活保障金。
社会保障就像一把撑起的大伞,当人民群众遇到养老、疾病、工伤等风险时,可以用它来遮风挡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朴素的话语,映照着新时代改革引领者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承诺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从2012年底到2023年底,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都大幅增加。
在“伞”下遮风挡雨的人多了,但新情况也出现了。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转型,我国传统的就业结构和劳动模式发生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像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媒体从业者等越来越多。据统计,2023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而按照原来的政策,这部分群体中的很多人要参保还面临一些新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赖德胜:“灵活就业人员或者新就业形态人员有一个特点,他不仅为一个单位工作,有时候还可能为多个单位工作,这样的话单位为他缴纳保险的时候,就有责任不是很明确的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世界各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一定是以劳动合同为依据的,就是你是个雇员,你是个职工,你发生工作伤害时,是要得到工伤保险的保障,是强制性的。如果是个体工商户,是灵活就业的,没有明显的雇主,没有一对一的劳动关系,那么连参保的资格都没有。”
发展中遇到的难点,既是群众关切的焦点,也是不断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全方位部署,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我国2022年开展的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就是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进行的探索。那么,这种保障与原有的工伤保险相比有怎样的创新呢?在试点城市上海记者了解到,针对平台的就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职业伤害保障突破传统缴费模式,由平台企业按月缴费,实行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的方式。
只要接单就会投保,这种方式实现了每单必保、每人必保。保障的范围、待遇的标准等也与工伤保险总体一致。试点两年多来,上海还做了很多探索,让办理流程更高效、更便利。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福利保险处处长杨永华:“将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和职业伤害待遇的申请,全过程委托商保机构,充分利用商保机构的经办优势提升效率。”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费予清:“平台企业在互联网上生存,任务是网上派单,针对这样一个特点,我们也开发了全城的线上申报系统,劳动者在申请职保的过程当中可以全过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不用到现场。”
去年冬天,货运司机陈新闯遭遇了一场车祸。车祸发生后,从提交材料到理赔,整个过程他基本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不仅仅是职业伤害保障,为了让这部分劳动者能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等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不断探索,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今年47岁的辜婷莉在南昌从事社区团购工作。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大龄求职者,这份工作门槛较低,自由度高,可以兼顾着照顾家里,比较适合她,就是缴纳社保的花费让她有些压力。后来,辜婷莉了解到,南昌针对她这样的情况有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她赶紧进行了申请。
根据相关政策,年满40周岁的女性、年满50周岁的男性就业困难人员,包括离校2年内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都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社保补贴。
今年以来,南昌市还为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了两个新的政策“大礼包”。以往,住房公积金需要个人和工作单位按比例共同缴存。按照南昌的新政策,从今年2月1日起,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也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了。日前,个体经营户王东就刚刚开通了公积金账户。
江西南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科副科长苏湘:“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地域限制,南昌市户籍以外的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申请缴存公积金。灵活就业人员缴满12个月以后都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低利率。”
灵活就业人员最关心的工伤保险,南昌也进行了改革创新。和此前我国在7省市部分平台开展的试点不同,南昌市从3月1日起施行的补充工伤保险办法,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江西南昌市人社局工伤保险科副科长冷华长:“把没有劳动关系的,超龄人员、大学实习生、见习生、志愿者、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这些人群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基本上实现参保人群全覆盖。”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部署推动一系列民生领域改革。从就业、增收到入学、就医,从托幼养老到社会保障……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更足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时代,我们交出了这样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退休人员养老金比2012年翻了一番;党的十八大以来,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近年来,我国基本医保年度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目前已经覆盖49个城市、1.8亿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圆了安居梦……
数字有温度,幸福有厚度,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