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30:46 来源: sp20241223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各方面推出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立足当前,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改革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这两年药品降价非常明显,看病负担明显减轻了。”60多岁的广西南宁市市民韦华强说,他因患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从前买这个药一年得花上千块,现在只需要几十块。”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药品价格降下来,民生温度升上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铺就一条健康中国之路——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以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改革深刻体现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初心。
改革户籍制度让人的活力充分迸发——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人口流动的户籍障碍基本消除,打破了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为民谋利、为民解忧,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
着眼长远,寻找最大公约数,以改革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铺设的柏油路、彩色塑胶篮球场、规划合理的健身器材……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在仪材小区住了近40年的魏洪德非常满意:“以前小区楼面破旧、路面坑坑洼洼,老人、孩子没有休闲场地。现在环境好了,住着舒心多了!”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仪材小区是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街道一家老国企职工家属区,有600余户居民。此前由于设施年久失修、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突出,居民反映强烈。
去年3月,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当地针对小区老年居民多的特点,在着力解决房屋修缮、管网完善、停车规范等共性问题的同时,增设了休闲健身场地,对道路等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应对老龄化挑战,做好全国近3亿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改革发力扩大普惠养老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满足群众更多精神需求,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供给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升,统筹推进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新时代以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更加鲜亮。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小伙伴们,咱们的葡萄味道香甜可口……”“美丽小岗”助农直播间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几名年轻人正介绍着本地特色农产品。“我们希望小岗村的优质农产品被更多人看到。”这些“新农人”充满干劲。
1978年冬,正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如今,村民们继续推动农业技术改造,加快建设和美乡村,让新时代的小岗焕发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臂挽会稽山、面朝枫溪水,蓝天白云下的浙江诸暨枫桥镇屋舍俨然,铺展成一幅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他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枫桥经验”从枫桥出发,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基层治理创新,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从地方探索,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一场“特殊”的基层代表座谈会。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发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开展。活动开展前后,习近平总书记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原动力、出发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在湘赣两省交界处,有一条萍水河,是江西萍乡和湖南醴陵的母亲河。
2019年以前,河流上下游遍布钢铁、建材等工厂,水体一度受到严重污染。2019年7月,赣湘两省签订了针对该流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上下游的职责和义务,共同守护一江碧水。
如今,萍水河犹如一条绿飘带,两岸群山叠翠,农家屋舍错落有致。生态环境提升后的沿河两岸,不仅吸引了艺术区、海绵城市植物培育基地等项目落地,也让流域周边的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文旅饭。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始施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医疗教育要更好保障、环境污染要更有效治理、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大彰显……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个性化。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新期待,改革只有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才能破除制约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谢先龙正在为新产品试制和设备管理忙碌:“我们的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我从最初的钳工装配技师成长为工艺主管,收入不断增长。”
作为我国首部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台州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7月1日起施行,为全市134万技术工人打通“以技提薪”的共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展望未来,在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分好“蛋糕”,通过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改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今年以来,安徽、山东、四川等地相继印发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方案,力克“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改革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新标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更加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贯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评定,超2亿“蓝领”有机会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创新巡回法庭制度,“家门口的最高法院”覆盖全国……
制度改革与人民创造同向发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改革将不断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激扬广大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步伐。(记者齐中熙、姜琳、高敬、严赋憬、李晓婷)
(责编:蒋成柳、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