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海的另一种形式:一碗劲辣面,吸引法国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5-01-11 03:39:45 来源: sp20250111

巴黎奥运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大批游客和运动员、媒体记者、网红博主、影视明星齐聚巴黎。赛场外,坐落在巴黎圣母院附近的“功夫刀削面”餐厅,因为做法与口感正宗地道,小小的店面门庭若市,甚至吸引了影视与体育明星的光临打卡,让更多中国人看到了中餐在法国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巴黎的中餐馆也乘奥运之风展现了餐饮文化出海的新景象。

与我们理解的传统海外中餐不同,法国新一代中餐不再是融合了中西口味的西化中餐,其特点在于简化菜品、强调原汁原味。新中餐用最地道的口味、最实惠的价格,首先满足旅法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渴望正宗中餐口味的需求,接着出现“口耳相传”现象,年轻一代中国人热衷社交,把越来越多的法国朋友带到中餐馆,由此产生联动效应,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年轻化的中餐文化传播循环。

巴黎的三味重庆火锅,从店面到食材仿佛看不出与国内的区别。人民网记者 何蒨摄

巴黎的三味重庆火锅,从店面到食材仿佛看不出与国内的区别。人民网记者 何蒨摄

巴黎是欧洲大陆中餐馆口味最丰富、数量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之一。中餐厅从上世纪70年代集中在唐人街,到如今分散在巴黎各个街区、包括地段最贵的巴黎核心区。中餐的样式也从早期的粤菜、温州菜,逐渐向更符合当前国内中国人口味喜好的菜系发展,例如云南菜、四川菜、北京菜、山东菜。在这些菜系中,川菜独占鳌头,无论是炒菜、面饭还是火锅,一度蔚然成风,川菜馆成为巴黎最常见的中餐厅。到了最近十年,在川菜基础上,巴黎的中餐界吹起了一股更为年轻的潮流风,以中式特色劲辣口味面条为主,餐厅店面小巧但极具设计感,不仅吸引中国人,更吸引了大批喜欢吃辣的法国年轻人。

在巴黎川里川外川菜馆品尝口味正宗的烤鱼。人民网记者 何蒨摄

在巴黎川里川外川菜馆品尝口味正宗的烤鱼。人民网记者 何蒨摄

虽然大部分法国中餐馆做辣味菜肴时,会为顾客提供不同辣度的选择,但记者发现,与大部分人认知所不同的是,很多法国人相当喜爱麻辣菜品,甚至无辣不欢。记者曾与一个法国大家庭共同品尝巴黎的武汉菜馆,这家两位十岁上下的小男孩对最高辣度的辣子鸡赞不绝口。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现能吃辣、爱吃辣的法国人越来越多,一扫我们认为西方人吃不了辣的偏见。

在巴黎渔面传奇可以吃到正宗手擀发酵的武汉鱼面。人民网记者 何蒨摄

在巴黎渔面传奇可以吃到正宗手擀发酵的武汉鱼面。人民网记者 何蒨摄

巴黎的“闷墩儿小面馆”主打四川劲辣面条。这个餐馆的中文名远没有它的法文名知名度高,它的法文名字叫Trois Fois Plus De Piment,直译过来就是“三倍辣椒还多”。从这个法文名就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辣意,也正是这个颇有趣味、个性及挑战意味的名字,让闷墩儿小面馆获得了很多法国人的好感。闷墩儿小面馆的一家分店位于巴黎时尚区——玛黑区,面积不大的店面有着法国轻食餐厅的轻松设计风格,小桌子并排摆放,顾客挤在一起吃。这样的氛围获得了法国顾客的喜爱,店门口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情况。一碗色香味俱全、地道的四川面条,成为法国人解决工作午餐或改换口味的好选择。

闷墩儿小面馆的前身是位于巴黎11区的四川菜馆“绝代双椒”,当年这家四川菜馆的法文名就利用了“双椒”的谐意,取名为Deux fois plus de piment(两倍辣椒还多)。2016年,闷墩儿小面馆曾经被法国餐饮时尚指南网站 Fooding 评选为最佳面条奖,如今已经在巴黎拥有五家分店。Trois Fois Plus De Piment(三倍辣椒还多)成了喜爱中国味的法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并曾经得到多家法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如《巴黎快报》、BFM经济电视台、文化媒体Les Inrockuptibles等。

与闷墩儿小面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四川面馆烫汤哉,也是一家获得法国年轻人青睐的潮流风面馆。烫汤哉同样也在法语名字上下了功夫,它的法文名是TranTranZai,虽并无特别的语义,但其特殊的发音节奏很容易吸引法国人的注意,并易于记忆。烫汤哉也选择在巴黎时尚艺术区开店,首家店开在巴黎左岸核心区,临近索邦大学与先贤祠,周边都是小餐厅和各式酒吧,是年轻人聚会常去的地段。烫汤哉的店面设计使用了大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涂鸦,颇有氛围感,以至于到了吃饭的时间,门口也是排满等待吃面的法国年轻人,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点。

如今,烫汤哉又在巴黎热闹的商业街区蒙巴纳斯开设了第二家分店,店内的设计使用了大量中国80年代颇有怀旧感的符号、色彩与图像,让法国顾客有眼前一新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功夫刀削面、闷墩儿小面馆,还是烫汤哉,他们的成功都建立在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上:一是,坚持原汁原味,不担心外国人不吃辣,只需保持正宗的中国口味,吸引喜欢吃辣的外国人。二是,简化菜品,专注一个独具一格、满足大众日常需要的餐品,例如面条,既减少操作复杂度、控制成本,又可以突出赛道。三是,巧妙运用文化差异,在店名与装修风格上别出心裁。无论是“三倍辣椒还多”,还是“烫汤哉”好记的法语发音,都抓住了法国人对中国文化好奇和朗朗上口的快感。在店面设计上不求大而求精巧。同时借鉴网红经济特点,与网红合作频繁打卡,借助社交媒体拓展知名度。

像功夫刀削面、闷墩儿小面馆和烫汤哉这样的新中式餐饮,也承担了文化走出去的角色。它们更像一种日常的、民间的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新式中餐这种无国界却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存在方式,也颇像走出国门的年轻人,更加自信自如地游历于世界。他们只是将自己喜欢的、认可的中国美食文化传达给另一个文化群体,同时将自身对个性、独创性和自我表达的愿望充分融入他们所做的事,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另一个文化的年轻人。

(责编:张悦、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