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1:53:49 来源: sp20241110
入冬以来,多地迎来降温天气,路面容易结冰,滑倒摔伤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大大增加,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避免“致命”骨折,防跌倒与治疗骨质疏松是关键。
留意预警信号 防范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它是一种缺少典型症状的疾病,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脊柱变形、全身多关节疼痛等症状,很多患者是在发生骨折后才了解到它的存在。
其实,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体重过低等。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其中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最为常见。这些骨折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失能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同时,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乳腺癌治疗药物)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是最为有效的骨质疏松筛查手段。如果老年人由于受轻微外力或平地跌倒就发生了骨折,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意味着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需要引起重视。
重视术后康复 预防再次骨折
老年人跌倒后,如果感到髋部疼痛,无法坐起、站立或行走困难,就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髋部骨折。一般医生通过患者做的X线片即可得到直观明确的诊断。但也有少数情况,X线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骨折。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更高。
髋部骨折的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尽快缓解疼痛,尽早让患者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尽可能让患者恢复到伤前的功能水平,使伤前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恢复行走功能,让更多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的治疗。
术后骨折的疼痛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意识清醒、可配合的情况下,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坐起、练习下肢肌肉的收缩。如患者全身状况允许,可尽早在助行器辅助下离床下地活动。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下,患者康复的效果会更好。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只有以上康复治疗还不够,因为发生过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非常高,因此预防再次骨折对老年患者来说与手术治疗同样重要,包括预防跌倒和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类似,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改善骨骼健康 注意均衡膳食
预防骨折的发生重于治疗,对老年人更是如此。无论之前是否发生过骨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措施来改善骨骼的健康状况。
在生活方式上,老年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增加富含钙的食物的摄取量,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坚果、绿叶蔬菜等;保证充足、直接的日照,每天半小时以上;保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打太极、跳舞、练习瑜伽等;戒烟,避免过量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采用防跌倒的生活设施,如卫生间防滑垫、扶手等。
此外,每天补充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每天补充钙剂500—600毫克,维生素D31000—2000国际单位(IU),即可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已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仅采取以上措施不足以达到治疗目的,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治疗。
(李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吴新宝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作者:李宁 吴新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