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5:59:25 来源: sp20241110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不止于此,12月初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11月份全国汽车产量超300万辆、截至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4亿千瓦,均再创新高。此外,预计全年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新历史纪录;全国水利建设提前1个月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年度目标,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再创新的历史纪录……时近年终,多个领域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一项项“历史新高”刷新纪录,夯实了“稳”的基础,见证了“进”的力量。点点坐标,勾勒出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奋斗轨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预期在好转,不少机构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显示,根据对100多项经济指标的跟踪监测,其中有80%左右已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系列部署,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坚持稳中求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以贯之的总基调。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尤其要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中求进,稳是大局、是基础;进是方向、是动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不能忽视稳,盲目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能只求稳,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把经济发展稳在合理区间,巩固回升向好态势,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纵向上,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时度效,给社会以稳定预期;横向上,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部门政策统筹协调,防止造成政策超调或互相抵消,真正让基层、让企业、让群众有感有得。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保证和动力。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20万亿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增量,大致相当于10年前的2.1个百分点。对于大体量的中国经济来说,经济恢复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功夫。比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进”来实现更好的“稳”。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我国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动力优势、较大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经济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坚定信心,真抓实干,2024年中国经济值得期待!(经济日报 熊丽)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