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6:00:56 来源: sp20241125
冬季多地供电和供暖需求持续攀升,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为保障民众温暖过冬,各地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能源稳产保供。
“从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市场的基本格局来看,预计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成为迎峰度冬期间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
加快推进煤炭增产保供
积极助力迎峰度冬
今年采暖季开启之前,作为能源保障“压舱石”,煤炭行业加大增产保供力度,多地、多企业加紧推进煤炭储备工作,多举措提高库存量,为冬季供热攒够“口粮”。
今年以来,我国原煤生产保持稳定,进口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4.4亿吨,同比增长3.0%。进口煤炭3.5亿吨,同比增长73.1%。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煤炭生产供应平稳有序,运输得到有力保障,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可用33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煤炭生产监测调度,推动地方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稳产增产。
“迎峰度冬期间,预计全国用电最高负荷较去年同期增加1.4亿千瓦,增幅较大。我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局部面临一定压力。”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张星表示。
为做好能源电力保供,积极备战迎峰度冬,煤炭大省山西正加大煤炭增产保供力度。山西统计局此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山西规上原煤产量101439.7万吨,同比增长4.5%。
“当前我国煤炭供应维持较高水平,尤其是进口煤大幅增加,市场供给比较充足。全社会煤炭库存也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这就为保障今冬明春电煤的稳定供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业内专家预计,今年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需形势要比往年好一些。
加大资源调配力度
筑牢能源保供“安全墙”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电力需求同比增长加快,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9%。面对能源电力供应新形势,相关部门全力调配资源,保供稳价,维护人民群众供电、供气、供暖安全。
山西电网是“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承担着向北京、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外送电力的重要任务。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总发电量322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其中外送电1168.1亿千瓦时,已超过去年前10个月的外送规模。
今年以来,山西在确保省内电力可靠供应的基础上,实现7月至9月长南荆特高压北电南送,推动华北、西南大范围电力余缺互济,保障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可靠用电。目前,山西电力外送省份达到22个,有力支撑了受电省份的电力供应。
进入四季度以来,南方区域主要流域存在水电蓄能快速消耗的风险。对此,南方电网及时开出西部检修结束的火电机组,统筹加大全网资源调配力度,持续做好网间优化调剂支援。贵州电网推动省煤电保障供应联合办公机制高效运转,统筹协调煤炭生产、电煤价格、运力、发电提升等问题,重点加强煤炭生产监测调度,提高火电供应能力。
截至目前,南方五省区水电蓄能同比多40亿千瓦时,电煤库存同比多532万吨,基本完成汛末存煤蓄水目标,为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汲取迎峰度夏工作有益经验,周密部署、精准预判、应时而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好迎峰度冬攻坚战,定能为全国人民带来融融暖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业内专家表示。
持续推进清洁供暖
保障百姓“绿色”过冬
近年来,我国聚焦在抽水蓄能领域供应链上的短板,依次突破了主机设备、核心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瓶颈,打通了整个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目前,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进一步激发能源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我国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各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挖掘调峰潜力超过900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项目增长迅速。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正为南方五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目前,南方电网通过实施清洁能源调度,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全力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展现了南方区域电力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
“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要通过推动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技术创新,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产业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未来,可再生能源、核能、新型储能、绿色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数字化智慧化、新型电力系统等产业将实现融合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表示。(人民网 王绍绍)
(田小丽、陈静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