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4:40:42 来源: sp20241227
新一期金融统计数据出炉。12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2023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为33.65万亿元,同比多增2.79万亿元。截至2023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临近年末,市场对人民银行加码政策预期有所上升。分析人士指出,人民银行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采取更多货币宽松操作以提振经济,降息、降准均存在落地的可能性,短期内长债利率或将震荡偏强运行。
11月新增信贷超万亿元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6.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2个百分点。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
另据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信息,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由此来看,2023年前11个月贷款增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
具体到11月,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7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11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略低于上年同期,但环比2023年10月新增规模7384亿元有明显增长,环比多增3516亿元。其中,11月住户贷款同比增加298亿元,环比大幅增加3271亿元;1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同比减少616亿元,环比增加3058亿元。更细化来看,11月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短期贷款、与居民房贷相关的中长期贷款,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相较2022年11月,短期贷款同比增加6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228亿元;环比2023年10月,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647亿元、1624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方面,1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同比减少616亿元,环比增加30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同比多增19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同比少增2907亿元。
针对前述数据情况,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双11”购物节叠加10月低基数影响,11月居民短贷投放改善,呈现季节性上行规律。另在政策推动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叠加作用下,新增投放和存量偿还都有所改善,共同对居民中长贷形成拉动。此外,11月对公短贷明显多增,有季节性回暖效应,也或与“均衡投放”政策引导下,明年初部分信贷提前投放有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表示,11月属于信贷“小月”,2023年前11个月新增信贷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主要是今年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加上银行积极备战“开门红”。从结构看,11月信贷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和内需动能有所增强,加之国内积极信贷资源流向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居民消费和楼市需求呈现积极改善迹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认为,化债的宏观叙事逻辑下,特殊再融资债的资金正在加快投放,导致贷款偿还规模增加。此外,制造业生产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需求指标连续两月有所回落,也会对企业信贷需求形成压制。住户部门虽有多增,但更多是源于去年低基数影响,居民贷款仍未出现实质改善。
政府债净融资支撑社融增长
11月信贷投放增长对当月社融增量也形成了拉动作用。初步统计,2023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3.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9万亿元。另外,截至2023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
而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少增447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57亿元,同比少减291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86亿元,同比多减29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7亿元,同比多增56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03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30亿元,同比多72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499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59亿元,同比少429亿元。
环比2023年10月,社融增量多增0.6万亿元,同比增速较10月提升0.1个百分点。周茂华表示,11月社会融资同比多增,主要受地方债发行放量带动。7月以来,国内宏观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增大,降准、降息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逐步释放,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增加,也有望推动基建项目加快落地见效。另外,国内实体经济新增信贷整体保持平稳。
明明指出,此前地产、信托风险事件的影响正逐步淡化,信托贷款融资情况边际好转,但非标融资规模绝对值仍相对偏低。11月企业债到期压力较10月减轻,同时新发规模小幅增加,带动了11月企业债券融资边际好转。10月末宣布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接力地方特殊再融资债,继续拉动政府债券项走高,参考全年计划和当前进度,预计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将继续维持在万亿元左右,拉动社融同比增速回升。
对于下一阶段社融增长情况,周茂华表示,从趋势看,经济延续修复态势,有望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动能增强。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有望带动政府融资需求,整体社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此外,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2023年前11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5.65万亿元,同比多增1301亿元。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53万亿元,同比少增427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08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487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29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
明明表示,11月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少增,主要受到去年11月理财赎回潮所导致的高基数影响。在政府债净融延续高增的背景下,财政存款依然减少,反映政府正持续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关注后续政策效力对经济基本面和社会融资需求的实际影响。
降准、降息存在落地可能
在货币供应方面,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当月净投放现金1660亿元。
受到2022年11月高基数影响,2023年11月M2同比增速再度回落,M1增速呈现更快速下滑走势,同时,M2-M1仍保持较宽“剪刀差”。
究其原因,明明解释道,M2-M1增速差扩大,反映资金活化不足。“解决问题的核心仍在于提高实体回报率。未来仍需要货币、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互相配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修复。”明明表示,
“11月M2增速基本持平预期,同期人民银行通过增量续作MLF等投放基础货币灵活调节,政府增加政府债券发行,货币供应量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并且与名义GDP增长基本匹配。从趋势看,M2同比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主要是人民银行有望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元气,微观主体活跃度提升,资金融通需求增加,货币派生能力增强,M2-M1剪刀差将逐步收窄。”周茂华指出。
在周茂华看来,11月金融数据整体略不及预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一些,年底扰动因素较多,资金面收敛,加之国内多次强调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等,市场对人民银行加码政策预期有所上升。预计降准、降息总量工具,结构工具均在工具箱,择机而动。
周茂华指出,从趋势看,国内经济稳步修复仍需要金融信贷政策支持,预计信贷有望保持适度增长,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三大工程、消费信贷、房地产等有望成为今年信贷增长点。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新的一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明明认为,基于金融统计数据传递的信息,人民银行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采取更多货币宽松操作以提振经济,降息、降准均存在落地的可能性,短期内长债利率或将震荡偏强运行。
温彬强调,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以及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总基调下,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地平稳投放,更好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着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