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9:15:10 来源: sp20241116
如何充分了解一个地方的往昔岁月,尽快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懂行的人会告诉你,应该查一查那里的地方志。中国拥有长达千年的地方志修志传统,积累下举世赞叹的文献宝藏。而今,这项传承文明的工作还在进行,仍在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不过,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一些地方,地方志工作也面临着亟待重视的困境。
独有传统,正需发扬
“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传统,放眼全球文化史也堪称独树一帜。”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党组书记、院长陈远平表示,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仅中国拥有悠久且连续的方志文化。一部部方志,使中华文明多彩多元的地方特色得以形诸文字,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地方志编修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河北省方志系统积极开展旧志普查,对本省地方志的搜集、整理、出版投入不少力量,抢救、保护了一批重要的地方文献。截至目前,共整理出版旧志300多种,《畿辅通志》《雄安新区旧志集成》《保定旧志集成》影印工程陆续告竣。
地方志工作人员正在校对资料
编写镇村志,则是湖南省地方志工作的特色。截至目前,该省已刊行《湖南乡镇简志》10卷、中国名镇名村志10部、编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志等约120多种。
此外,云南省地方志办积极响应“数字云南”建设战略部署,高标准谋划方志信息化建设,云南方志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成功纳入“数字云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人财物责,短板难补
不过,随着记者对各省地方志工作调研的深入,一些令工作人员长期头疼不已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人、财、物、责四个方面。
地方志机构历来被大家公认为“清苦、辛苦、艰苦”的“三苦”单位,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地方志工作只能用“小马拉大车”形容,机构规格、人员数量与所承担任务量极不相称。也正因此,各地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问题。
——留不住专业方志人才。究其原因,一是地方志业务工作清贫;二是受制于参公单位的性质,地方志人才缺乏评优、评先或者是评职称的待遇保障渠道。北方某省一位长期在市级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干部说,现在办公室十四五个人,每年也招新人,但单位职级低,留不住人,边招边往外走。
这样的情况不止见于一省,制约了地方志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中部地区一些地方志编纂室工作人员反映,志书编修体例专业性比较强,需要较高的文字修养、扎实的史学功底和对地方情况的熟悉,现在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乏人的现象,修志只能靠一些60至70岁的老同志。
——不同程度面临经费不足的难题。当前,不止一个省份遇到了地方志经费保障的难题,“一年一鉴、公开出版”难以维持。受访人员表示,许多地方志工作机构仅有少量工作经费,有的甚至参加省外培训的往返机票都无法支出,志书出版经费也无法纳入财政预算。
——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业内人士反映,《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未能很好落实。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完成,地方志工作机构有的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有的为事业单位,州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大多与党史研究室合并,也有的同档案部门合并,甚至有成为党委或政府部门之下科室者。在西南某省级承编单位中,无一家设有修志编鉴的内部机构,即使有编委会、编辑部,也不过临时组建。
——源头稿件质量不高。多位基层地方志工作人员反映,修志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料。现在各单位重视的工作档案只涉及人事、党建、财务等方面内容,志书所需要的多样素材往往阙如。同时,《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对各单位的供稿责任约束不够,使得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志书资料不主动,甚至对提供的材料真实性不负责任,影响了志书质量。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工作总体滞后。受专业人员、建设资金、场地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省份地方志数字化建设工作进展较慢,尤其在志书、年鉴检索利用上没有实现便民化、数字化,严重制约了地方志成果的普及和地方志文化的传播。
事业振兴,系统筹谋
编修方志,事在当代,功在千秋。着手这样一件既需要调查研究,又需要传承保护,更需要做好普及的系统工程,应当如何融通梗阻,扭转现时的不利局面?
云南省地方志立法工作调研报告指出,当前执行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均未对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方志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范,导致地方志事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工作难以开展,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急需通过地方立法,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修志编鉴的途径和方式,确保地方志资料、地情资料的有效征集。
部分受访对象认为,当前编纂力量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健全志书编纂内设机构设置,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对业绩突出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在考核激励等方面优先考虑。
中部某市地方志编纂室相关负责人建议,要争取将县市区史志机构志鉴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扶贫志》等专项任务,建议中央、省设立专项支持经费,或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弥补基层经费不足。
半月谈记者:杜一方 张格 字强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