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9:21:42 来源: sp20241122
受寒潮天气影响,多地供暖供能需求攀升——
全力保障煤电气稳定供应
本报记者 王轶辰 周 雷
近期,强冷空气频频来袭,多地气温大幅下降,供暖供电需求攀升。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国家管网、中国石化等央企积极行动,加大煤、电、气等资源保障力度,全力保障平稳应对寒潮。
11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专题会,督促指导中央企业采取更有力措施,带头做好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加强机组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确保机组顶峰发电时发得出、顶得上。要完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动调峰电源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加强能源联保联供,补强薄弱环节,夯实保供基础。对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地区,督促各地抓紧修复受损的能源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用能服务。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稳定可靠供应。据悉,为保障存量清洁供暖设施持续稳定运行,国家能源局推动将已改造的清洁供暖设施纳入当地政府供暖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建立清洁取暖信息平台,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组织有关企业做好检查、维修工作,安排专门抢修队伍和应急物资。
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召开会议,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表示,要抓好电力供应保障,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强化电源增发稳供,用足用好通道能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做好负荷精益管理。要把确保民生用电和群众温暖过冬作为重中之重,守住民生用电底线,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加速“全国一张网”织网组网,安排14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新建主干管道和已建设施扩容“双管齐下”,消除输送瓶颈,提升冲峰能力。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天津LNG接收站外输管道于近期成功投产,实现与中俄东线等多条天然气主干管道互联互通。今冬明春供暖季,进入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的资源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立方米,全力保障高峰时段顶峰供应充足。
地热供暖更智能。11月15日,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服务,900余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本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1个省市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聚焦供热生产“数智化”,通过自主开发新能源智慧化生产运维管理平台,将738座地热余热站信息化数据接入平台,推动节能降耗、质量提升。
核能供暖技术也迎来新突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推动下,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11月25日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启核能“双城”供热新阶段。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
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在“暖核一号”两期工程顺利推进实施和4个供暖季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核能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和新场景拓展,发挥核能供热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建成世界最大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项目,投运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实现了核能零碳供热的创新式跨越式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日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