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2:05:49 来源: sp20241125
综合训练场内,不仅有本单位官兵摸爬滚打,还有驻地附近的联勤保障部队某部、异地机动驻训的某合成旅官兵同台练兵……日前,记者在第78集团军某旅采访时看到,多家单位同场组训,官兵同台比学赶帮超,一派火热练兵景象。
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这个训练场以前是爆破分队的专业训练场,场地虽大,但设施简单,利用率不高。如今,通过多家单位共享共用,不仅提高了训练场地利用率,还有效提升了部队的联合作战训练水平。
从单兵种专训到多兵种共训,训练场地的“多能共享”之变,背后是该旅党委强化系统思维的观念转变。
到哪里训练,曾让该旅筑城分队官兵感到苦恼。筑城分队配备的是大型工程机械装备,组织训练需要大面积场地,因营区场地有限,很多课目训练难落实。与该旅筑城分队一样,驻地附近的武警某支队也因没有充足的水上训练场地,制约了抗洪抢险救援训练质效。
相比之下,该旅爆破分队和舟桥分队的专业训练场空间更充足。以前,爆破装备以单兵携行器材为主,依靠人工进行搜排爆作业,需要大面积场地保障训练。近几年,随着无人搜排爆装备列装,爆破分队训练转向模拟化、智能化,过去的专业训练场地时常“闲置”。同样,该旅还有一座封闭水域训练场,可充分满足水上训练需求。
一边是资源充足,一边是场地受限,怎样解决好训练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成为摆在该旅党委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党委一班人深入讨论后感到:“只有树立系统观念,优化资源配置、狠抓管理变革,才能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通过统筹调度、科学利用释放最大效能。”
随后,该旅机关深入展开调研,经过现地考察并反复论证方案,决定对训练场地和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很快,一份关于建立训练场地共享共用机制的方案新鲜“出炉”。
让该旅领导没想到的是,机制出台后,有的基层单位反而陷入了“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框框里——“场地我们维护,其他单位只管使用,这账怎么算?”“明明是自家的场地,还得排队轮着用。训练受到影响,咋办?”有的官兵认为,训练场就应该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奋斗,必须主动冲破思想束缚、打破固有藩篱。”为此,该旅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在官兵中广泛组织群众性大讨论,引导官兵强化系统思维、增强大局观念。
讨论深下去,境界提上来。大家经过深入讨论发现,原以为宏大的理论,其实在身边有很多现实映照。共享训练场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了闲置浪费,打破了兵种界限,让训练场地与人员装备有效衔接,实现了“1+1>2”的效果。
出人意料的是,认识虽逐渐统一,但机制运行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爆破分队专业训练场的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筑城分队成了“常客”,不少友邻部队也慕名而来。可该旅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单位的装备和人员入场后却不敢“大展拳脚”。
友邻某部“借地”训练时,该部负责带队的干部王文正总要提前一小时来到训练场,对场地配套设施逐一检查、逐项交接。谈及原因,王文正说出了心中的顾虑:毕竟是别人家的场地,如果交接不清,器材损坏了谁负责?
“有这样的顾虑,恰恰说明想让训练场地真正实现共享共用并非易事。”面对这一情况,该旅领导带头自查在训练场地共享共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用积极态度、务实举措打消友邻部队的顾虑,让训练场地资源真正高效运转起来。
理解越深刻,行动越坚决。前不久,驻地频繁降雨,该旅舟桥分队与武警某支队官兵不约而同来到训练场,主动开展协同训练,一同提升抗洪抢险救援能力。
指挥所伪装构设时嵌入防化救援训练、舟桥架设中增加水下排爆处置……该旅党委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兵种分队结成对子,不仅共用场地,还可以互为条件,通过课目融合、携手练兵、协同训练,为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目前,我旅已有5座训练场地实现区域共享共用,但这只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该旅领导告诉记者,“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用新理念、新举措为持续深化协同训练贡献力量。”(宋子洵 张光轩)
(责编:黄瑾、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