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电子商务进农村 为乡村振兴插上“云翅膀”

发布时间:2024-11-25 11:00:35 来源: sp20241125

  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开展以来,共建成1个自治区级、7个市地级、47个县(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实现农牧区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在促进农牧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电商人才培训、降低物流成本、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网红助力农特产品销售

  网红“那曲拉姆”的原型系那曲市巴青县玛如乡姑娘索朗巴央,在全网有400多万粉丝,自2023年5月5日开始直播销售西藏特产,至2023年8月累计销售额达1000万元。

  “希望更多的优秀网红发挥正能量,为家乡产业发展尽绵薄之力,让西藏各地的特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索朗巴央告诉记者,她的视频没有太多的剪辑和后期制作,从绝美的风景到文化风俗,再到当地的政策福利,都是带有民族特色的画面,突破了人们对西藏固有的认知。而这种对原生态生活的遐想和向往,无疑是一种精神“按摩”,给当下焦虑、内卷的都市人带去了抚慰。

  项目开展以来,全区共组织6大类552场次电商人才参加培训,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包括政企领导干部、农牧民、返乡青年、大学生等群体,涉及政策、直播、物流、技能等方面。目前,全区直播粉丝数量超过百万的电商主播有15人,粉丝数量十万以上的近百人。

  自“832平台”上线以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和西藏供销集团协同相关部门,为供应商组织开展了电商运营方面的精心培训和指导,并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24年5月底,“832平台”西藏自治区累计上架商品2441种,较去年增长542种,累计交易额8919.3万元。

  目前,通过项目开发的农特产品已覆盖全区,累计合作供应商258家,累计入库产品1870种,累计上架产品1105种,已签订农特产品供应链协议258份。

  2024年一季度,全区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2.24亿元。其中,滋补食品、休闲食品、肉禽蛋类排名前三,零售额占比分别为81.42%、11.44%、3.11%。从重点商品来看,冬虫夏草、藏红花、肉干和肉脯等产品热销。我区农村电子商务已形成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多方合作、集约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的转变。

  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

  2023年约1400㎡的林芝市前置仓(FDC)建设成功。随着林芝市前置仓(FDC)的建成与投入使用,运营数据逐步提升,入库企业稳步增加,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入库货品154.008万件,货值约1178.743万元,出库货品97.1338万件,货值约698.907万元,电商上行库内人工操作成本降低了30%,操作效率提高了50%,分拣出错率降低到0.1%。截至目前,通过销售林芝天麻、林芝灵芝、林芝桑黄等初级农产品,农产品上行销售额约1000万元。

  “通过开发的WMS、ERP系统在店铺后台进行数据同步,增强了企业与顾客对物流快递的实时体验。”林芝市前置仓(FDC)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高效的物流体系,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上行上,还体现在工业品下行方面。

  项目实施以来,随着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和西南首个高智能“地狼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我区工业品下行便利度得到极大提高,已实现约80%的客户下单商品本地仓发货,累计完成线上交易2660万单,揽投包裹近4000万件。在提升物流时效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周边电商购物当日达、次日达,那曲、阿里偏远市地四日达,为当地消费者打造了“多快好省”的消费体验,实现了从“寸步难行”到“逐步畅通”的转变。

  常态长效推进“数商兴农”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承办企业把区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电商发展思维、新的行业资源引入到区内,与区内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相结合,形成区内外优势互补。

  “为满足市场需求与平台要求,供应商对农副产品的包装与品质做了升级,新包装不仅环保雅致,更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质感,有效提升了西藏地区的农副产品在全国大市场中的竞争力。”“832平台”西藏区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项目实施以来,完成了21款优质农产品包装设计、VI设计、广告宣传设计稿,对具备线上上架条件的8款农特产品拍摄短视频宣传片,提供包装打样、印刷服务,完成了3款优质文旅产品包装设计、VI设计、广告宣传设计稿,拍摄了两款文旅产品短视频宣传片,助力12家本地农特产品、文旅产品开发企业进军新媒体行业,帮助进行触网销售。

  围绕提升生产效能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积极开展数字化农业基地建设,建立了那曲虫草、林芝松茸、波密天麻等3个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利用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的技术优势,全程记录7个区(县)虫草、松茸、天麻等产品的采挖、收购、加工等信息,为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12套农场智能监测站、6套千里眼系统智能监控站、6套农仓视频监控、6套触控一体机的建设、120余万枚溯源码标签,带动农产品销售额2000余万元。

  推进项目承办企业积极建立溯源平台,为农产品办理具有唯一识别认证信息的“身份证”,并成功为我区每个市地1-3个农特产品建立农特产品防伪溯源平台,引导更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入到统一的溯源联盟,共同推广区域公共品牌,用高标准、高品质的农特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实现平台运营的正向循环。

  颁布《西藏电商农特产品质量控制总则》《西藏电商农特产品溯源管理通则》等指导性文件22项,农特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我区农特(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下一步,我区将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商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编辑:李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