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开启青春远征

发布时间:2024-11-19 05:07:02 来源: sp20241119

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包、一双运动鞋、两套队服,一群平均年龄16岁的学生,步行总行程超过1000公里。

白天“行军”,参观革命纪念馆、瞻仰烈士陵园;晚上写文章、编快报,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

捐助困难学生、慰问敬老院老人,走一路,做一路好事……

这个暑假,江苏省淮北中学组织两批共70余名学生,围绕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80周年主题,在“铁流千里”考察队的旗帜下接力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开启一场青春的远征。这样的暑期教育实践活动,该校已连续开展18年。

28cd5fc8cd803960cc0c06586337cbb2.jpg

“铁流千里”考察队在行进中。黎宇 摄

“我们的诗和远方”

7月23日正午时分,江苏省淮北中学第18届“铁流千里”考察队的36名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本次考察的终点——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彭雪枫故居。

此时,距离他们从学校所在地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出发,已有25天。

队员们向彭雪枫将军雕像敬献花篮后,跟随讲解员走进故居,了解彭雪枫革命的一生。

“今年是彭雪枫将军殉国80周年,我们走过安徽省宿州市,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确山县等彭雪枫将军战斗过的地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活动发起人、淮北中学思政课教师陈经山介绍,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曾驻扎在永城市;彭雪枫创办的《拂晓报》,诞生在确山县竹沟镇;1944年9月,时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一路上,队员们战风雨、斗酷暑,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行走千里。队员们说,千里路程虽长,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找到“我们的诗和远方”。

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淮北中学,前身为“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是1941年由刘少奇、陈毅、邓子恢、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办的一所抗日军政学校。抗战时期,学校所在的泗洪县是新四军第4师师部驻地。

多年来,为了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淮北中学校园里立起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开辟以“铁军”为主题的文化角,并将“攻坚克难,敢于争胜”作为学校的校训。

“我们去看看革命先辈,也让他们看看后来的我们。”2007年,在该校组织的一场座谈会上,淮北中学师生和与会的新四军老战士想到了一起:寻访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传承和发扬“铁军”优良传统。

如何寻访?该校已有一支寻访淮河两岸革命故地的淮河考察队,于是学校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考察队。因每次徒步路程有上千公里,学校将新考察队命名为“铁流千里”考察队。

2007年,彭雪枫将军百年诞辰,第1届考察队穿越苏、皖、豫3省,重走彭雪枫将军的西征、东进抗日路,历时35天。

200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第2届考察队重走刘少奇同志回延安筹备党的七大之路,历时40天。

……

202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第17届考察队一路北上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历时47天。

近年来,考察队队员深入过井冈山、仰望过宝塔山、走进过西柏坡,一步步将革命老区绘入他们的“红色行走地图”。随着考察队越走越远,学生参与热情越来越高,考察的主题也不断拓展。

c8f9efeb1b56f361c08d44ab7093e58c.jpg

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铁流千里”考察队向雪枫小学捐赠助学金。李春柳 摄

直播间的“双向奔赴”

“大家看这块写着‘新四沟’的石碑后面,就是当年彭雪枫带领军民开挖的水渠。”张景艺移动手机镜头,向直播间的“云队员”介绍一条宽约10米的水渠。有了这条水渠,荒地变良田,当年就获得了粮食大丰收。后来,当地人也称其为“雪枫沟”。

张景艺是一名大三学生,在淮北中学读书时曾参加过两次“铁流千里”考察队,这次以领队的身份参加活动。今年活动启动时,为了让没能参加的学生实现“云考察”,让家长们看到队员的成长,考察队开启了“铁流直播”。

一路上,考察队通过直播镜头讲述新四军的故事——在江苏省泗洪县,彭雪枫率领军民冒雨抢险救灾,加固堤防,守护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年修筑的堤坝就是现在的“雪枫堤”;在安徽省涡阳县,彭雪枫带领军民挖掘了一条10余公里长的排水沟治理水患,当地自发立起一座“彭公雪枫德政碑”;在河南省永城市,一首民谣传唱至今:“彭司令,真是强,谁提起来谁夸奖。生活艰苦又朴素,关心群众像爹娘……”

途中,队员们发现不少以“雪枫”命名的道路、桥梁和学校。

“这是彭雪枫将军以另一种形式守护着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队员朱翔宇说,来到当地才看到这么多的革命文物,了解到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实地考察、当地人员的讲解介绍下,书本和传说中的故事更加可感、可触。

在夏邑县八里庄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队员们来到“彭雪枫将军殉国处”鞠躬献花。接着,他们寻访了当年彭雪枫指挥战斗的战场。

“置身当年的战场,书本上的文字,仿佛化为千军万马。”站在高处眺望,队员张子慧说,当年激烈的战斗就像发生在眼前。

起初,队员们的亲友、同学是观看直播的主体。后来,一些当地群众和爱心人士开始关注直播。

“机缘巧合下,我看到了直播,为孩子们的勇气和精神点赞!”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教师王秀义通过直播间联系考察队,不仅为队员们义务讲解南阳文化,还带他们参观了卧龙岗。看到直播的当地志愿者,还特意为考察队送来饮料、药品和扇子。

“这就是双向奔赴。”陈经山介绍,一路上,考察队组织队员们献爱心、做好事。

途经安徽省灵璧县娄庄镇时,队员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红色节目,帮助打扫卫生。临走时,有位老人拉住队员蔡家旭的手,一个劲往他包里塞水果。

在安徽省泗县,考察队通过当地爱心机构为一名家庭困难学生捐款,很多队员把路上舍不得买零食的钱拿了出来。

河南省夏邑县、湖北省襄阳市、湖南省平江县……每到一个地方,队员们都主动联系当地敬老院、光荣院,帮助做一些小事。

“革命传统,我们来继承。迎日出,送晚霞,铁流千里意气发。”漫漫征途,队员唱着自创的队歌,用脚步追寻历史,用汗水书写青春。

21c1f186ad11ab0ca95cb535d2c83fe6.jpg

在湖北省石首市博物馆,“铁流千里”考察队队员了解革命文物。韦雪梅 摄

考察队的“三件宝”

“今天戴晓东虽然脚疼,但坚持不掉队,大家要向他学习。”7月20日晚的队务会上,考察队值班员袁国翔点名表扬遵章守纪的模范队员,同时批评了集合拖拉的队员。

“铁军精神,我们来发扬。”该校领导介绍,铁的纪律是新四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为了确保考察的安全顺利,第1届考察队借鉴新四军十条军规,制定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许掉队”3条队规。随着时代发展,“不允许走路听音乐”“走路不能玩手机”等被写入队规,逐步形成现在的22条队规。

“保证队员们顺利走完千里路,增长见闻,学会自主和自立,守纪律很重要。”带队老师吕琼介绍,每名队员都要独立承担一项工作,有负责带路的引导员、保障安全的安全员、负责财务的出纳员、联系食宿的外联员等。

“队员们不用交食宿费,除学校提供的经费外,食宿要靠外联解决。”考察队外联员裴永琦说,外联要和陌生人打交道,保证队员能吃饱,有地方休息。

一次,因为住宿的房间很热,有队员想到有空调的会议室休息。会议室虽然没锁门,但管理员早已离开,队员们便没有过去,热了就用冷水擦身降温。第二天,队员们把洗漱间打扫干净才离开。

“做外联除了真诚沟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事关形象、事关成长。”裴永琦说,他们多向当地教育部门、学校、驻军部队等单位寻求帮助。得知考察队是徒步寻访革命先辈足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队伍后,有关单位都会积极支持,有的不仅提供食宿,还组织参观和座谈交流。得到帮助后,队员们会送上感谢信,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新四军第4师有“三件宝”:骑兵团、“拂晓剧团”和《拂晓报》。考察队也有“三件宝”:铁脚板、“铁流剧团”和《铁流快报》。

“一天走了40公里,这不是吃苦,而是‘很酷’。以前听老师讲志愿军14小时行军70多公里奔袭三所里,我觉得难以置信。这次自己靠‘铁脚板’走到终点,我觉得信仰和意志力真的能创造奇迹。”

“过去,我以为参加新四军的动机都很高远。原来他们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不被敌人欺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们不能只享受当下,也要为未来努力。这样才能坚定地告诉先辈们,我们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是8月15日,我们来到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张震将军陵园祭奠缅怀,听了很多张震将军的抗日故事。我们要铭记他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

……

《铁流快报》记录了队员们坚定的脚步和思考的足迹。考察队队员、主编张振宇说,队员们途中要围绕追寻红色足迹、团结友爱、精神培育、勤俭节约等20余个主题,手写800余字的见闻和感想,主编每天遴选优秀文章刊登在《铁流快报》上,激励大家坚定前行。

“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这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思想上的远征。”陈经山说,以办报引导学生感悟革命情怀,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如今,陈列在淮北中学校史馆的一份份字体各异的《铁流快报》,已成为该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b3a34670c99c90422eff3a881b882ead.jpg

在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张震将军陵园,“铁流千里”考察队队员敬献花篮。方其 摄

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英雄篇章,我们来续写。战风雨,斗酷暑,去病增智正三观。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感动中国做栋梁。”每次返程,队员们都会高唱自己创作的这首歌迈入校园。

一起返回的还有“铁流剧团”的原创表演。考察队队员将沿途见闻排练成舞台剧,在学校进行汇报演出。

有一年,队员们表演的红色历史剧《藕奶奶》大受欢迎。

故事发生于1941年5月,彭雪枫率部进驻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一带。日伪对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部队给养困难。当地群众娄凤英自告奋勇,带着战士们到洪泽湖中挖藕捉鱼,并传授经验技巧,帮助部队渡过难关,战士们亲切地称呼她“藕奶奶”。

被捕后,面对敌人毒打,娄凤英始终保守秘密不暴露新四军队伍。扮演娄凤英的队员为了演好“藕奶奶”的英勇不屈,几次直接摔倒在地,令观众动容。

有队员表示,在学校看了“铁流剧团”的红色历史剧深受触动,后来决定参加考察活动。还有一部名为《满门忠烈》的原创剧,讲述了涡阳县丹城镇谢庄一家3兄弟参加新四军,都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感人故事,也引起很大反响。

演出教育培养了队员,他们的表演也影响带动了更多人。“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吕琼说,考察结束后很多队员养成了长跑的习惯,队员们自发成立“星火爱心社”,利用周末开展志愿服务。不少家长反映,队员们回来后不仅身体结实了,也更有担当了。

参加过第6届“铁流千里”考察队的孔凡凯,如今已是一所小学的思政课教师。

孔凡凯有一名学生是“军迷”,但学习不够用功。孔凡凯给他讲述了彭雪枫将军抓住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的故事:“彭雪枫将军爱读书、善于学习,不管是行军还是作战,他都带着书报箱子。一到驻地,洗了脚,他就在油灯下看书看报,经常一看就到半夜,甚至是通宵达旦。”听完故事,那位学生受到激励,学习更加努力认真,还常缠着孔凡凯讲更多这样的故事。

善于将道理和故事相结合,让孔凡凯的课受到学生欢迎。参加考察队后,孔凡凯养成了购买和学习红色书籍的习惯,建起了自己的“红色故事库”。

多年来,淮北中学除了每年开展“铁流千里”活动外,还将新四军“铁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中,推动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引导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助力强国强军。(万东明 刘国海)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