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8:10:58 来源: sp20241230
刚刚过去的8天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2.93亿人次。据预测,春运40天将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
90亿人次,充分展示出中国社会蕴藏的消费动力和经济活力。这个数字相比之前的统计数据翻番增长,是因为统计口径有了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春运,全国共发送旅客29.8亿人次。受疫情影响,2020年至2022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大幅减少,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春运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这些数据都远低于今年的90亿人次。
在2023年以前,客流仅统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营业性客运量;2023年春运首次引入“人员流动量”概念,将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纳入春运客流统计范围;2024年春运,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客运统计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统计口径,将普通国省道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增列其中。
更改统计口径,是因为公众出行习惯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疫情之前,营业性客运承担了繁重的运输任务,其中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春运期间占比超过80%,铁路客流占比为12%左右。疫情发生后,公路客运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客运量降幅明显。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不到1.9亿人次,只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8%左右,在营业性客运量中的占比也降至60%左右。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接近20亿人次。如果仍按以往仅统计营业性客运量的话,数据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春运客流规模、出行结构。新口径加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可以更好提升客流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更有效支撑春运客流趋势特点研判分析,保障出行畅通有序。
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进程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择越来越多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途大巴是春运的重要运输方式,然而,条件差、时间长、价格贵、安全风险高等特点,让群众对于长途客车的记忆并不那么美好。随着高铁、机场、码头等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可以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网约车、顺风车等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自驾游越来越方便。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私家车越来越多。2023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456万辆,连续10年超过2000万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省道国道、乡村公路等各等级道路条件不断提升,网络越织越密,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驾车出行。高速ETC的全国联网、加油充电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驾车出行体验。
出行越来越随心。今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火爆异常,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南下海岛游、北上冰雪游,打卡网红热点、探寻小众景观,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出行说走就走,旅途更加从容,交通越来越随心。出行规模的增长,更有效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性消费规模强劲增长,出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90亿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折射出我国交通体系建设的成就,也是各地拉动消费的新动能。流动的中国正在展现出勃勃生机。
齐 慧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