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感受创新一线的强劲脉动——总书记挂念的百姓身边改革事之科技体制改革篇

发布时间:2025-01-04 08:54:17 来源: sp20250104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感受创新一线的强劲脉动——总书记挂念的百姓身边改革事之科技体制改革篇

新华社记者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从全面完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到接续部署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岁末年终,记者深入吉林、浙江、山东等地,走进科技企业,探访高校院所,聆听来自基层的改革体会,感受创新一线的强劲脉动。

“春风送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这个产品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我们因此收获了大量业内好评和海外订单。”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洋告诉记者。

今年,希达电子工作人员携带自主研发产品参加了欧洲视听设备与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展览会等国内外多个展会,其中120英寸4K Mini LED直显超级电视备受关注。

2010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毕业的汪洋跟随导师来到该所孵化的希达电子“创业”,他看好LED显示和LED照明产品的前景,并将所学技术投入实践。经过多年努力,公司自主研发了倒装LED COB显示产品及大功率LED照明产品等,科技感满满。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起初只考虑做好科研攻关,但与市场接触越深入,越发现只懂科研行不通。如果无法扩大融资、提高市场份额,企业如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研发呢?”他说。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近年来,吉林省为了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惠企政策,持续完善科技企业逐级培育、转型升级的扶持体系。

“企业在发展关键时刻得到政府及时雨般的支持。”汪洋说,2017年企业突破创新了倒装LED集成封装技术,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需要尽快购置设备进行产业化,但企业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困扰。在全面了解希达电子面临的困难后,当地政府指派专人协调,促成了龙翔集团与企业合资成立子公司,使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扩大产能。2018年,希达电子产值突破2亿元。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汪洋看来,政府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举措体现在多方面。他指着吉林省出台的《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告诉记者,与过去比,政策更加注重支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激励,首次制定企业人才分类认定标准,让企业在吸引、培养、留住创新人才上更有保障。

“还有省市的科技进步奖,过去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现在政府鼓励让企业积极申报……”细数近年来的变化,汪洋感慨颇深,“作为公司成长的见证者,各项扶持举措让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我们也得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成长。”

【新闻深一度】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到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再到国家科技计划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科技型企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打通关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下派到浙江西南山区的龙泉市已有十多年,浙江大学教授熊树生的干劲越来越足。

“不是在龙泉,就在为龙泉产业奔走的路上。”他说。

熊树生是浙大教授,也是龙泉汽车空调产业的首席专家。他说,这几年,随着技术市场逐步发展、技术转移机制逐渐健全,“高校和企业之间不再区别‘你’‘我’,合作越来越融洽”。

几年前,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还是个令熊树生困扰的难题。“创新有成本,中小微企业难免‘瞻前顾后’。”他说。

2021年,浙江开始探索科技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龙泉当地一家企业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看准时机,从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平台上获得了熊树生团队“一种新能源电池热泵冷暖空调换热器及其加工设备”等三项发明专利两年的免费试用期限。

“以前使用专利需要先投入资金,现在先试用,效果好再付费,我们更有安全感!”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有彬说,为增进企业和科研团队互信、减少风险,企业还购买了“先用后转履约保证保险”,保障双方权益。

“多亏熊老师的这几项科技成果,企业在过去两年生产线马不停蹄,每年都有15%至20%的业务增长。”林有彬说,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美等地,下一步还将向欧洲和北美拓展。

通过成效显著的产学研合作,熊树生团队和企业联系更紧密了。“不仅是技术改造、产线升级,企业外出考察、融资引资等也总要请熊老师去把把关。”林有彬说。

熊树生(左三)在龙泉市一家企业车间内介绍汽车空调冷凝器。受访者供图

“‘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就是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的风险敏感性强、成果承接能力弱等具体难题设立的。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已累计实施转化1000余次。”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负责人说,近年来,浙江充分坚持市场化导向,搭建成果市场化交易、需求市场化流转、风险市场化管控、资金市场化融通平台通道,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今年9月,熊树生担任院长的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了。“有了政策和制度保障,研究院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筛选更多科技成果让龙泉企业‘先免费试用’,打通产学研合作的‘最后一公里’。”熊树生说。

曾经,绵延不尽的山脉、工业基础薄弱,是熊树生对龙泉这个山区小城的第一印象。如今,“把汽车空调产业打造成世界级‘单项冠军’”,已成为熊树生和当地许多企业的奋斗目标。

【新闻深一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同时,各地各部门跟进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基本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制度通道。

破解制度藩篱,激活“一池春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量质齐升。2022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77.25万项,成交金额4.78万亿元。

“松绑减负”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过去申报科研项目,需要准备一堆申报材料,团队还要专门派人去跟各个部门与合作单位对接,万一哪个环节耽搁了,很容易错过申报窗口。”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授吉兴香说,现在无纸化申报已成为常态,比如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只需在网上提交电子材料,项目立项计划初步确定后,才提供全套纸质材料归档保存。“这既节省了办公开支,更为我们科研团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吉兴香(中)在实验室与同学交流实验进展。受访者供图

更简捷的申报流程,是“松绑减负”改革红利的一角。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主要聚焦科研管理中表格多、报销繁、数据孤岛等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清理并固化形成制度成果。

“作为理工科院校,试验试剂耗材的采购点多面广,以往过长的审批报销流程经常赶不上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魏明志说,今年7月学校上线了试剂耗材“零站式”线上报销系统,科研人员直接在线上商城采购下单,不再劳烦科研人员费心费力,做到了“采购不见面,报销零跑腿”。

“因为学历不符合条件,我连续十多年无法晋升职称,没想到自己能成为‘破四唯’的直接受益者。”年过半百的崔凤高欣慰地对记者说。崔凤高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花生专家,长期扎根基层生产一线,因为学历层次不够,在职称晋升上徘徊多年。

以往“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机制,束缚住了科研人员手脚。在“破四唯”改革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科技成果转化效益高、长期扎根乡村振兴一线进行品种和技术推广的突出贡献人员,提供直聘通道。崔凤高在这次职称评审中,因贡献突出被晋升至正高职称。“改革让我干劲儿更足了,我要为社会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管用的科技成果。”崔凤高说。

【新闻深一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近年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接续部署开展三轮减负专项行动,把科研人员从不合理的事务性负担中解放出来,保障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受到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成为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的亮点举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由57张精简为11张,精简比例达到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科研人员不必再将大量时间花在填表和“跑腿”报材料上;国家科技计划按照不超过5%的比例开展随机抽查,检查数量和频次进一步减少。

通过“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建立,创新创业“新生态”逐步形成,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释放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记者翟伟、孟含琪、胡喆、温竞华、朱涵、萧海川)

(责编:王静、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