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6:33:41 来源: sp20250108
需求不足、成本上升,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工业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宏观政策相继落地,营收利润持续恢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7%。这是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由降转增!
静态看,压力不小,动态看,形势在好转。工业企业到底困难有几分?带着问题,笔者在部分中东部省份走访了些企业。初步结论:困难的确存在,但压力总体可控,只要找准方子、走对路子,经营状况一定会持续向好。
结合调研,理由有三:
一、困难有阶段性。随着经济循环更畅通、复苏再加力,一些不利影响正在远去。
历经三年多疫情,经济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与一些服务业因消费场景限制而“强势回归”不同,工业客观上受到了“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回暖”的限制。特别是在今年一二季度的“起跑”阶段,供大于求、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出现效益下降。
就中国经济实际表现看,供需复苏不均衡造成的不利影响已经有所缓解。比如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就讲,随着消费意愿增强、产品“下乡”政策落地等,市场逐季转暖。新能源汽车的产量销量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季度市场过渡期,二季度明显好转,前三季度分别增长33.7%、37.5%。看大面,前三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增速较上半年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
总体看,需求复苏、利润回升确需一个过程,但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能力让复苏回升的脚步更快些。
二、困难有两面性。压力,也孕育着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机遇,会锻造出中国企业的更强体质。
走访中,两家工程机械企业令人印象深刻。这两年,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趋缓等影响,工程机械市场热度不及以往。为应对压力,两家企业各有妙招:一家专攻高空作业平台产品,追求“高精尖”,不做“大路货”,近年来需求走高,企业营收年均增长50%以上;另一家主营起重机,跳出国内“红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蓝海”,开拓了不少国际新客户,同样站稳了脚跟。
“风浪”面前,有的企业凭借“独门秘笈”脱颖而出,有的依靠“多元发力”熨平波动,还有不少企业抓机遇、谋转型,收获了“风力加持”。
像江苏一家橡胶制品企业,十年前便是行业领先者,但他们未雨绸缪,在传统存量市场饱和前,便进入成长性更强的新领域——光伏组件层压机用的硅胶板。短短几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一半,为上半年企业净利润增长60%多提供了有力支撑。
压力也是机遇。绿色转型发展的压力,恰是新能源相关行业壮大的机遇。近几年,从原材料、部件组件到生产设备、智能终端,新能源发展的“风口”几乎给千行百业都带来了新机会。任何一个机会,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就是十分可观的市场空间。
手握完备产业体系、广阔市场机遇,企业辗转腾挪的空间巨大,复苏向好的支撑更坚实。
三、困难有伸缩性。困难是客观的,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主观的。主观上消极悲观,往往会加大客观上的困难。主观上积极勇敢,困难也会“相形见绌”。
企业开门经营,必然面临困难。举凡基业长青的中外企业,无不是从种种挫折和挑战中成长起来的。
走访中,一位位企业家的表态令人尊敬,也深受鼓舞:
有的颇有远见:“做企业的人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要看长期收益。我们现在的技术和赛道,5年前就布局了,一时波动不算啥。”
有的意志顽强:“不怕竞争,就怕不竞争。越是竞争激烈,越是我们的机会”。
有的定力十足:“实体经济就像身体一样,天气可能会差,但坚持强身健体,那就什么也不怕!”
在中国经济的肥沃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企业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恒心办恒业。
困难面前,他们挺起精气神,发挥光和热,照亮着自己,也点亮了产业升级的美好前景。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什么沟沟坎坎过不去呢?!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