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0:01:18 来源: sp20241123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保障经济平稳、供需平衡的基础和支撑。中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棉花的生产和加工关系到全国棉农生活和产业工人就业,棉花产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棉花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产量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且进口来源相对有限,棉花价格容易随着供需形势变化而大幅波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合作机制发生重大变化,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外部发展环境出现较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棉花生产、物流和储备体系,抓好从田间到仓库的产业链上游管理,确保棉花供应链安全。
优化棉花种植区域结构,保障棉花产量,降低进口依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等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要抓紧研究部署,该扩大产量的要果断下决心,不能让人家拿住我们!”在我国,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合理安排种植区域、实现科学的产业布局是重中之重。一是继续发挥地域优势,巩固新疆地区棉花生产。新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热量和光照充足,灌溉条件便利,而且大部分地区地势较平坦,土壤多为沙质,适合种植棉花。随着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精量播种、全程机械化田间管理等新技术的成熟和全面推广使用,棉田土地利用率和棉花出苗率都将进一步提高,种植成本会继续降低。新疆地区产业优势突出,已形成集种子加工、滴灌带和采棉机生产、籽棉收购加工、纺纱织造、棉籽榨油、外贸出口等各环节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棉花种植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二是扩治结合,适当扩大内地宜棉区域棉花种植面积。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九成以上,而本地消费量不高。这种产需分布状况导致我国种棉资源配置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种植地域过于集中,不利于棉花产业长远稳定发展。在稳定棉花生产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应适度恢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巩固提升棉花生产保护区综合生产能力。由于棉花具有天然耐干旱和耐盐碱特性,对土壤中存在的镉、铅、锌等重金属有很强吸收能力和耐受能力,有一定的土地治理效果。建议在有关地域研发适应性更强的耐干旱和耐盐碱棉种,把扩大棉花种植区和治理滩涂地、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棉花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逐渐改变粮棉比价收益低、棉花品质不高等问题,实现增产增收,更好保障棉花供应安全。此外,还要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等契机,进一步扩大棉花进口来源地。
构建棉花产业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力。棉花运输具有数量多、货值高、路途远、运费贵、风险较高而且季节性强等特点。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棉花流通体制,棉花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棉花物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棉花物流一体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资源呈现碎片化,作业各环节衔接不畅,小散乱现象比较突出。为确保货畅其流,提高棉花产业体系整体运行效率,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棉花现代物流,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高效顺畅的棉花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按照这个发展思路,一是畅通新疆、内地以及沿海地区的棉花进口物流通道,大力推广棉花集装箱运输和国际通行的棉包包型,加强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内河集装箱专用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运输瓶颈和堵点。二是结合国际贸易惯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棉花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培养相关人才。三是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拓展物流组织功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体,如大型第三方物流和交易中心、大型储备企业等参与棉花物流相关环节,建设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棉花仓储物流中心,优化多种物流组织形态,提高物流设施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四是按照棉花出疆通道和进口棉辐射区域特点,建设包括临港型国际物流园区、枢纽型大区域物流园区、商贸型物流枢纽、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区域配送中心等棉花物流园区和中心,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立集货、理货、储存、配送、运输和信息处理一体化的综合平台,充分发挥不同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优势。五是加强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棉花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提高物流绿色数字化水平。可考虑建立全国性的棉花产业信息资源中心、棉花物流电子交易平台、棉花物流优化管理信息系统等,真正实现运输数智化。
健全完善棉花储备制度,筑牢“大国棉仓”,维护棉花市场平稳。棉花储备同粮食储备一样,一头连着亿万农户,一头连着万千企业,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行业稳定的“压舱石”,又起着“平衡器”和“蓄水池”作用,对维护整个市场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中央储备棉管理,加强对棉花市场稳生产、保供应、调平衡、稳预期的调控职能。储备棉收储、销售及轮换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棉农利益,维护棉花市场平稳,增强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继续加强中央储备棉管理,有效发挥中央储备棉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一是保持适度规模的储备棉库存,保证中央储备棉的战略调控能力。二是建立高效灵活的收储和投放机制,实现储备棉“收得进、运得动、放得出”,保障宏观调控高效运行。三是合理适当安排棉花储备品种,做到优质优价。充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合理借助相关金融工具,适度增加棉花进口,优化储备棉的品种结构。同时建立合理的轮换机制,做到常储常新。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优化储备棉仓库布局,以对接产区和服务销区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完善产销区规模布局,便于企业就近参与储备棉购销和投放,降低物流成本。五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储棉水平。棉花仓储属于传统产业范畴,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研发建造现代化仓储,推动棉花仓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完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态,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棉花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大国棉仓”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单位:中储粮集团中储棉公司)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