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贡献史学智慧(学术随笔)

发布时间:2024-11-27 08:54:19 来源: sp2024112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系统梳理我国现代化的缘起和进程,深入分析其特质和经验,科学把握其发展趋势,努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史学智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也是史学坚持经世致用的重要体现。

  有助于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从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持续探索中总结升华出来的。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思考中国如何向现代转型的问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但甲午战争宣告了地主阶级对现代化探索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试图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推进现代化,都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追溯180多年来中国人民探求现代化道路的恢宏进程,更好展现中华民族推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让这一理论具有更加深厚历史根基。

  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和到本世纪中叶的长远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历史是实践的记录,任何伟大实践都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同时,任何正在开展的伟大社会实践都需要从历史深处寻找经验、总结教训、探索规律、把握趋势。发挥史学经世致用的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就要全面揭示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更好助力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有助于向世界展示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由于西方国家最先实现现代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化几乎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广大亚非拉国家殖民侵略和残酷掠夺基础上的。世界上一些国家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不仅没能成功,反而陷入困境。大量历史事实证明,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实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我们要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念、宝贵经验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为世界各国人民立足实际、开创未来提供启示,让全人类共享繁荣发展。

  对历史最好的礼敬,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新征程上,历史研究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主题开展跨学科融合性研究,产出突破性标识性研究成果,提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学术观点,培养一批高层次研究人才,建构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在经世致用上不断展现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0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