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山东为2600年的齐长城拉起千里“防护线”

发布时间:2024-11-22 19:42:30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济南6月25日电 (记者 赵晓)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在齐鲁绵亘千余里,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

  近年来,山东从立法、人防、技防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出台《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制度、设立齐长城公益性巡护岗等举措,在齐长城遗址及其周边拉起多重“防护线”。

济南齐长城巡护员向记者介绍日常工作内容。(资料图)王采怡 摄

  “协理员+巡查员”巡护“无死角”

  进入6月以来,山东暑热难挡,年近花甲的聂成国一如既往地骑上三轮车,奔向离家三四公里的齐长城,开启日常巡护工作。最远的一处海拔600多米,他要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步行约20分钟,待爬至山顶,早已汗透衣裳。

  家住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响水崖东沟村的聂成国,从小长在齐长城边,对这片遗址有着天然的亲近感。2022年,临朐县人社部门招聘公益性岗位,对齐长城遗址开展日常巡查管护,聂成国主动申请上岗。

  “这几年,随着政府部门不断组织人员走村入户开展相关保护宣讲和教育,现在齐长城附近基本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我平常主要巡查有没有自然损毁现象。”聂成国说,当发现异常,他需要第一时间上报文物协理员。

  文物协理员是临朐县2023年在原有66名齐长城巡查员基础上所设的新岗位,每个镇街配备1名。作为九山镇文物协理员,王玉海在受访时说,他日常主要负责督促全镇22名巡查员完成巡护工作,及时汇总相关线索向文旅部门上报,并不定期实地检查齐长城安全状况、文物巡查员的巡护情况等。

  以文化站为主导,由文物协理员牵头、巡查员配合,临朐县初步建立“1+1+N”文物管护体系,壮大当地文物巡查力量,解决了野外文物无人管护问题。

  “人防+技防”编织“管护网”

  在齐国故都山东淄博,齐长城已成为齐文化的标志性载体。当地创新探索“人防+技防”管理模式,于2022年9月份开发齐长城“智慧巡护”系统,实现对全市39段110.84公里齐长城的数字化管理。

位于淄博境内的齐长城遗址。(资料图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离我家最近的一段齐长城距离2公里,最远的约4公里。我经常走路过去,查看遗址是否有损坏。”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西股村村民孟昭京任齐长城巡护员不足一年,尽管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勤跑勤巡,每当发现问题,就通过“智慧巡护”APP反馈问题。

  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部主任范仲峰向记者介绍说,齐长城“智慧巡护”APP具有巡护轨迹、信息查询、实时上传等功能。它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文物巡护方式,显著提升巡护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系统内的巡护人数达2万多人次,巡护时长共计12.2万个小时。巡护员上传的照片和视频,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大量一手数据。”

  范仲峰说,在做好线下巡护的同时,淄博也对齐长城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数字化落图,定期利用天地图卫星航拍图片对比图斑变化,有效扩大巡护视野,提高巡护工作的质效。

  “政策+资金”妥善解矛盾

  齐长城自西向东横亘齐鲁,终至青岛市黄岛区入海。近10年来,青岛持续推进齐长城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完成齐长城青岛段的金猪坑至苗家段、王家墩子至曹城山段等5个段落、近10公里的抢救性修缮保护工作。

  据青岛市黄岛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徐朋介绍,2022年,青岛市将齐长城徐山段列入城市“山头公园”整治项目,黄岛区投资70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对齐长城本体进行修复,并打造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免费向社会开放,成功解决齐长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整治之间的矛盾,成为齐长城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典型案例。

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资料图 黄岛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在处理齐长城保护与农耕关系方面,黄岛区从2014年起积极探索开展涉齐长城保护用地补偿制度。”徐朋称,黄岛区财政累计配套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由文物部门与相关镇街签订齐长城占地补偿协议,将已修缮完成的齐长城两侧5米土地永久性租赁。目前已把近10公里修缮段落及两侧土地共计200余亩,征用为齐长城保护用地。从修缮保护齐长城遗址到开辟打造新文化窗口,长城文化资源在青岛西海岸“活”起来。

  以齐长城管理和保护为主线,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近几年深入挖掘沿线文物文化资源,先后开展了齐长城保护条例、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构建,加快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目前,山东齐长城总体保护状况明显改善,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