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添动力 乡村面貌新(深阅读)

发布时间:2024-11-17 01:19:46 来源: sp20241117

  木瓜架下,绿油油的黄精蓬勃生长。一大早,华溪村村民陈朋就来到地里,躬身除草。“6年了,收成越来越好!”提及黄精种植收益,陈朋脸上乐开了花,掰指一算,分红、务工、流转费,年均收入足足7万多元。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深山,中益乡华溪村更是地狭人贫,曾是深度贫困村。如何摆脱贫困?因当地出产野生黄精,2018年,华溪村尝试流转土地,种植黄精。陈朋种植了6亩多黄精。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溪村,了解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鼓励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

  牢记总书记嘱托,华溪村村民发展壮大黄精产业,种植面积达730多亩,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开发黄精面条、黄精蜜片等11款精深加工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华溪村摆脱贫困,发展跑出加速度,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14454元增长到2023年22288元,年均增幅11.4%,预计到今年底,村集体收益可达500万元。

  变化不只发生在华溪村,千千万万的“陈朋们”正在迈开脚步,奔向美好生活。“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农村人口多、增收任务重。对脱贫户,我们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刘贵忠介绍,5年来,重庆调动各方力量,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亲们脱贫不返贫,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10967元增长到2023年的18399元。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是根本。

  “我种了10多亩脐橙,空闲时间务工,每月可以挣2000多块,也不耽误带娃。”奉节县白帝镇黄连社区脱贫户饶福坤乐呵着说。

  饶福坤脱贫增收,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2014年,重庆市夔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农户发展脐橙产业3000多亩,并在黄连社区建立脐橙初加工厂,常年吸纳固定就业人员40人左右。为方便留守女性参加工作,公司特地制定小时工作制,供她们灵活选择。

  在奉节,长江两岸脐橙树绵延成片,种植面积达37.5万亩,年综合产值达6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果果”,30万橙农走上致富路,一大批脱贫户有了稳定收入。

  “下一步,奉节要大力推进脐橙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数字化、景区化。”奉节县委书记张果说,将建强脐橙产业体系,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向科技借力。正值春耕时节,永川区仙龙镇双星村智能化育秧基地内,近5万盘秧苗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照料下长势喜人。智能育秧基地集智能高速流水线播种、机器人堆码、循环运动式立体育秧等流程为一体,比传统育秧省水肥、省人力,秧苗品质更好。

  如今,乡村特色产业正在重庆各地生根发芽,荣昌畜禽养殖造福一方,垫江牡丹芍药香飘海外,綦江赶水萝卜富民兴业……重庆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联农带农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脱贫群众就业,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感谢将我家纳入监测,老彭治病负担轻了很多,不然我们这个家就垮了。”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民张容对村党支部书记说。

  之前,张容丈夫彭德仟患有脑血栓,到深圳看病后回家不久,网格员张君就上门来了解情况。村里将其纳入监测对象,乡政府安排干部开展结对帮扶,采取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等帮扶措施,申请帮扶资金1.6万余元,减免医疗费用10多万元。

  迅速识别潜在返贫致贫对象,开展针对性帮扶,得益于巫山县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体系,网格员常态化上门走访。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巫山通过产业、就业、集体分红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带动增收;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制定防返贫保增收计划,落实各类兜底保障。

  做好返贫监测,既要线下走访,也要线上监测。丰都县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敲门行动”,每月通过与住房、医疗、教育、民政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比对,筛选下发风险预警数据,精准定位疑似风险人员,敲门核查,组织研判处理。

  精准做好重点人群监测帮扶,重庆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的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改”行动,升级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提升“渝防贫”群众申报处置效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识别监测对象3.89万户11.84万人。

  在及时准确监测的基础上,重庆分类施策,采取引导外出务工、设立帮扶车间、创设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措施,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75万人以上。

  既要帮扶重点人群,也要支持重点区域。对城口、巫溪等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原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重庆深化协作帮扶,主城都市区结对帮扶渝东北、渝东南区县,同步开展镇镇结对、村村结对。

  加强乡村治理,建设和美乡村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良好的乡村治理是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庆探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数字化“三制一化”乡村治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

  “这条路你们敢修,我就闹到区里去!”

  “老邓,别激动,你想想,路修到樱花园,来旅游的人多了,你也可以卖点土特产,一起享福嘛。”

  在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10余名村民正围坐在院坝前,召开庭院议事会,商讨景区大道的线路布局。景区大道可将10余户村民的庭院与樱花园有机串联,既能方便群众,又能美化乡村。可项目谋划后却一直都未能实施,其“堵点”就在老邓——邓显润身上。

  “道路从我院坝前过,人来车往,灰又大,打扰我生活。”邓显润埋怨道。

  在庭院长张实玉主持下,大伙反复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邓显润这才松了口。

  2023年以来,长塘村推选14名庭院长,负责定期举办业务培训、专题院坝会,向村民开展政策宣讲、解决矛盾,协调解决环境整治、道路修建等140余个问题。

  治理优化,乡村美化。重庆激发乡村治理效能,规范村级组织管理,细化乡村微治理单元,系统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涌现,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60个,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巴渝和美乡村星级示范村107个。

  万州区黄柏乡完善积分制,凝聚合力打造滨江绿道,提升乡村“颜值”;铜梁区探索党建引领乡村“院落微治理”模式,建设“铜心小院”,引导村民自我管理;江津区先锋镇打造“大院故事汇”,讲好先进榜样事迹,引导群众弘扬文明乡风……

  行走巴渝大地,新时代和美乡村画卷正一笔笔绘就。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3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