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8:31:49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贵阳2月20日电 (周燕玲)2月20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一,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体育场,唢呐声、击鼓声、敲锣声不断,78条毛龙上下左右翻滚,一会儿蛟龙出海、懒龙翻身,一会儿腾云驾雾、盘龙对峙,为民众和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群龙出海”表演。
2月20日,贵州石阡县“仡佬毛龙节”在该县体育场举行,当地各村寨的78条“仡佬毛龙”齐舞贺新春。记者瞿宏伦摄“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同胞的一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每到春节期间,各仡佬村寨就会自发组织编扎毛龙,走村串寨送祝福。2006年,“石阡仡佬族毛龙节”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事“仡佬毛龙”表演30余年的非遗传承人代鑫介绍说,仡佬毛龙造型独特,形如蛇,尾似鱼,整条毛龙要用四五百根火草秆扎成,看上去满身是毛,与其他民族制龙有较大差异,故名为“毛龙”,其承载着仡佬族丰富的文化价值。
2月20日,在贵州石阡县举行的“仡佬毛龙节”现场图。记者瞿宏伦摄“仡佬族毛龙节连续举办了10多年,年老的负责为舞龙队敲锣鼓劲,中青年则用矫健身姿展示各种特技动作。”代鑫说,大家自发参与舞龙,既可加深情感沟通,又能起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作用。
2月20日,在贵州石阡县举行的“仡佬毛龙节”现场图。记者瞿宏伦摄龙,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祥瑞灵物,是风调雨顺的寄托。舞龙源于先人对龙的崇拜,每逢佳节,中国各民族以舞龙的方式来诉求平安吉祥。
2月18日,贵州施秉县“玩亮龙”活动准备游演的“亮龙”。奉力摄在贵州省施秉县,每年的中国农历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民众都会举行玩龙祭祀习俗,常以玩亮龙、草把龙等形式,祈愿国泰民安,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2月18日,贵州施秉县“玩亮龙”活动准备游演的“亮龙”。奉力摄其间,施秉纯手工编制的两条108米大型亮龙和草把龙,以及各村寨编制的40余条不同长度的亮龙、草把龙,一起上街巡游展演。观看的民众纷纷从龙身下穿过,拔龙须、扯龙鳞,希望讨好运,祈盼美好生活。
距离施秉200多公里外的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古镇,苗族同胞用“舞滚龙”来欢度新春。“寨英滚龙”是舞龙的一种,因舞动时龙身翻滚幅度大,像滚动着一样,得名为“滚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寨英滚龙”构思奇特,集编扎、剪纸、蜡染于一身,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除制作工艺精湛外,“蛟龙出洞”“翻江倒海”“神龙戏珠”“神龙打滚”“乾坤倒转”等变幻莫测的舞龙招式也十分超群。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马芳说,龙在各民族心中,是护佑生活安乐祥和的美好象征,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诠释了各民族龙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体现了贵州各民族文化上的包容并蓄和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