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8:32:02 来源: sp20241227
滦平县一家黄芩加工企业的员工在制作黄芩茶。 王立群摄
位于大屯镇的承德奇滦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员工使用设备加工产品。 窦新雨摄
坐落于金沟屯镇下营子村的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内,几名学生参加研学活动。 于 磊摄
热河中药花海小镇俯瞰。 刘文桐摄
引子
黄芩、射干、苍术,黄花、蓝花、粉花……金山岭长城以北,燕山山脉中段,苍翠群峰间,中草药铺满一片片山坡,各色花朵摇曳其间。在一处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的当地村民王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打工有薪金,咱挣两份钱。”
这里是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得益于当地地势高差大、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大山里孕育出丰富、优质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滦平县迄今共发现野生中药材资源600余种,其中“滦平黄芩”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托特色资源,立足区位优势,滦平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发展精细化、多元化加工,打造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等项目,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
2023年,滦平中药材产业带动全县约1.2万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约4500元。
立标准
开展规模化种植,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
走进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远山间,杏树桃树层叠;梯田上,黄芩嫩苗青青;几十名村民挥动铁锹,刨蒿子、除杂草,干得热火朝天。这里是承德久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这座山名为‘九梁顶’,多年前盛产野生黄芩等药材,引得村民纷纷上山采挖。”站在垄边,久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士河手指前方,“10年前,我来这里流转土地种植药材。这些年进行生态化、立体化开发利用,形成了片片梯田。”
过去,村民们为何只采挖、不种植?“有过零散试种,但不成规模、收益不稳。很多药材的种植周期要好几年,有的年头越久越珍贵。”孙士河解释道,“生长周期里,如果遇上大旱等恶劣天气,很可能好几年都白忙活了。”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中药材适度规模种植,能有效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近年来,承德市和滦平县全力打造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滦平县出台促进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等文件,对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给予奖补。
政策精准发力,企业向好发展。在金沟屯镇,孙士河自2014年起陆续流转了200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黄芩、苍术、柴胡等中药材。通过平整荒坡、硬化道路,梯田逐渐集中连片,田间还划分出若干平整区域,方便拖拉机等起垄、播种。
规模化种植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种子没选好、浇水不及时,种下的药材刚出苗就遇上高温天气,很多都没成活。后来改进浇水方式,又因没有及时除草,结果草比苗壮。”孙士河回忆道。
为帮助提升种植技术,滦平县携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与多家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种植试验基地,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推广仿野生种植技术,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
在久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建起中医药教学科研基地。“每亩地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到3吨,深翻20至30厘米……”近日,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赵春颖和几位专家来到中医药教学科研基地,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要领。
这几年,每到播种季,赵春颖都会来到金沟屯镇,带学生开展教学实验和培训。赵春颖介绍,仿野生种植的关键在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使用有机肥、杀虫灯、粘虫板等,通过改良土壤等措施模拟药材原生地环境。
经过一次次种植试验,滦平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总结发布了黄芩、苍术等21项中药材仿野生栽培的相关标准,明确了种植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规范,并在全县推广实施。
“开展标准化、仿野生种植,我们每亩黄芩鲜品产量达400公斤、苍术鲜品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相较2014年之前均增长约两成。”孙士河介绍,通过示范培训,基地已带动200多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随着“龙头+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进基地务工,赚双份收入。在久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50多岁的村民王田锄了一上午草,准备回家吃饭,“基地就建在村里,我们两口子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家里的两亩地也流转给了基地,每年收入1600元。”
截至2023年底,滦平县中药材保有面积达13.7万亩,是2013年的6倍;建有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园7个,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18家。
补链条
补齐仓储流通和产地加工短板,推动中药材综合利用
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曾困扰许多种植户。
“拿黄芩来说,上一年卖10元一斤,下一年有可能降到3元。村民们没有仓储场地和加工设备,行情差的时候,新鲜药材存不下、易腐烂。”滦平祥森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凡然说,“没有完善的仓储、加工设备,单纯依靠种植,利润空间有限。”
“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着力补齐仓储流通和产地加工等短板。”滦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健民介绍,近3年,滦平县每年整合资金约1000万元,对相关经营主体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库房、购置中药材加工设备给予补助。
2023年,在滦平县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下,祥森农牧专业合作社添置了加工设备,新建起近1000平方米的冷库和烘干车间。如今,合作社里大变样——各种药材在滚筒内筛去泥土,经流水线进入烘干程序,最后被送到冷库保存。
“筛药不再靠人工,加工效率大幅提升。冷库能储存数百吨药材,有助于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曾凡然介绍,近些年合作社周边变化大,柏油马路直通山顶,水电配套不断完善,带动公司仓储物流建设、加工水平等不断提升,“我们正尝试开展代储存、代烘干等增值服务,更好服务农户,拓展更多业务。”
近年来,滦平县还积极推动中药材综合利用,提升中药资源附加值:黄芩、黄芪等中药材根部入药后,叶芽用于制作中药茶饮。
杀青、揉捏、烘干……位于两间房镇苇塘村的承德济世茶饮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筐筐新鲜黄芩叶芽前,几名员工忙个不停。
“黄芩芽要选择嫩尖,必须在短时间内加工处理。”公司负责人贺鹏途告诉记者,2015年他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不仅卖药材,还卖茶饮,“经过加工后的黄芩、桔梗等药材叶芽,配上其他原料,做成黄芩养生茶,开水一冲便可饮用。”
提升附加值,还要延长产业链。走进位于大屯镇的承德奇滦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转——药材经净制、洗润、切制等工序后,或成片或成段,被封装进袋。
“我们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久财等公司的种植基地。”奇滦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谭顺利介绍,自2017年搬入滦平县的新厂区以来,公司获得无息贷款和租金优惠等政策支持,采购先进设备,完善检验检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们公司中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目前,滦平县已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6家,其中1家为省级龙头企业。
树品牌
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中药材产品更好卖、卖好价
好产品,咋推广?前些年,这可愁坏了贺鹏途。“我们在2016年就开始生产销售中药养生茶,还专门派业务员到北京跑市场。可一年下来,销售额并不理想。”贺鹏途说,“作为一家农业企业,我们投入广告宣传的资金有限,自己拍短视频推介产品,效果也一般。”
“渠道少,名气小,缺乏品牌建设,曾是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滦平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思维说。
如何破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王思维介绍,近年来,滦平县在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础上,加快道地中药材品牌认证,“滦平中药材”入选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滦平黄芩”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提升加工能力基础上,围绕中药养生茶饮等产品,积极打造“奇滦”“济世”等15个中药材特色产品品牌;线上线下联动,推动产销对接。
滦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每年都会组织本地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等,赴全国各地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提升名气,扩大销量。
“没想到不少客商都对我们的黄芩茶感兴趣,有客商当场订货100箱。”贺鹏途说,2017年,由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人带队,他们公司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茶业交易博览会就拿到不少订单,“从那之后,县里组织类似参展活动,我们都第一时间报名。”
“我们每年组织10余场至数十场外出参展活动,本地中药材企业单场展会交易额最高曾达180万元,还能引进众多渠道采购商,拓宽产品销路。”滦平县发展和改革局电子商务办公室副主任褚晓玉说。
线下推介,线上发力。滦平县近年来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展会等,持续宣传推广中药材企业及其产品。
“瞧我身后,是咱们滦平山里产的黄芩、射干,品质特别好。”近日,金山岭长城脚下,巴克什营镇花楼沟村党支部书记段九来穿行在山间小路,举着手机自拍视频,推介本地中药材产品和民宿旅游。“这些都是培训课上教的,我现学现卖,通过视频直播宣传家乡产品。”段九来说。
前不久,滦平县与一家知名网络公司联合举办电商公益培训。“如何从零开始建设、运营短视频账号”“怎样打造爆款视频”“如何借助小长假吸引流量”……培训内容涉及新媒体账号运营、短视频营销、直播运营等多种新媒体实操技能。段九来报名参加,大开眼界。
2021年以来,滦平县已开展电商培训5000多人次。县里还建起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内设农特产品展示区、众创空间、直播间等功能区,助力电商发展。
“直播间里配备了专业声光设备,能把商品特点更直观、立体地展示出来。”褚晓玉介绍,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直播带动中药材产品销售,单期直播销售额最高达15万元。
“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及企业合作,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让更多中药材产品更好卖、卖好价。”褚晓玉说。
兴业态
发展“中药材+旅游”“中药材+康养”等产业,迈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登上金山岭长城极目远眺,群山苍翠、绿意盎然……今年“五一”期间,每天有近万名游客来这里登长城、赏春色,有的还到山脚下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店品尝黄芩茶等,或去附近的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参观游览。
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坐落在金沟屯镇下营子村。俯瞰小镇,一片姹紫嫣红镶嵌于翠绿的山坳之间。
走进小镇,盘山而上,行至一间中药制茶车间。车间的墙体上安装了大玻璃窗。屋内,村民们正在学习制茶技艺;屋外,游客们驻足观看,了解制茶流程。观看过后,不少游客移步中草药文化体验中心品茶、购茶。
“原本只是来登金山岭长城,看到当地推荐的旅游线路,就又来到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北京游客张嘉宁说,“不看不知道,原来中药材不只是‘苦口良药’,还可以花团锦簇、茶香扑鼻。”
近年来,金沟屯镇依托漫山遍野规模化种植的中草药,建成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展示、种苗繁育、标准化技术示范、药茶加工、观光休闲、研学体验等功能区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热河中药花海小镇,迈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3年,热河中药花海小镇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乡村旅游带动当地2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周边不少村庄也通过发展农家乐、手工艺品作坊、山野特产商店等,实现多渠道增收。滦平县丰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柳国华介绍,借着距离热河中药花海小镇近的优势,合作社向游客宣传推介自产优质大米,2023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一手抓文旅,一手抓康养。依托环京津区位优势,滦平县近年来推进鸿福养老护理院等项目建设,发展“中药材+康养”业态。
“因为患有糖尿病,我很长时间没吃白米饭了。这里的营养师会用中草药汤汁做捞米饭,糖分少,我也能吃。”在鸿福养老护理院里,年近八旬的王来印向记者介绍餐桌上的特色食品,有捞米饭、茯苓黄芪饼、柏子五仁粥等。
“滦平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我们就地取材制作特色食品。比如茯苓黄芪饼,和面时加入了茯苓等10余味中药材打成的粉末。”鸿福养老护理院负责人张贵介绍,护理院在执业医师和营养师指导下,研发了6款特色食品,口感较好,价格亲民。
“我们将持续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构建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养老康养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滦平县委书记高浚力说,中药材产业已带动全县约1.2万名群众就业,2023年人均增收约4500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0日 1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