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4-11-25 22:38:06 来源: sp20241125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文化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为我们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如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扎实推进乡村数字文化建设?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者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力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白清平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数字文化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工作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数字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也对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数字文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一是创新性。运用数字技术加强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要更好让数字文化服务人们需求,就要不断创新数字技术与文化建设融合的方式方法、路径途径、内容选择等。二是集成性。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技术,而是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在内的技术集成,这就决定了数字技术赋能的数字文化服务具有集成性。还应看到,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旨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通过提供多种数字文化服务来满足人们信息共享、学习、研究、教育、娱乐、文旅体验等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广泛性。数字文化服务内容综合广泛,包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效能、可及性等,要求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文化生活品质等。

  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一是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扫描、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一些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建成使用,一批数字文化企业创办运营,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数字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二是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产生了许多应用新场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文化新体验,比如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观众能够领略到北京中轴线、西安城墙等宏大历史遗迹的景观。三是数字文化服务保障水平得到加强。在顶层设计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重要文件陆续出台,对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推进文化数字化的路径和步骤作出部署,也为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当前,大力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让人们在数字时代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完善数字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直接影响数字文化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落实“中央主导,地方主责”的工作原则,中央层面统一规划、领导,地方分级实施,为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组织保障。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健全文化数字化统计监测体系,构建起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为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制度保障。调整优化政府投入,制定扶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产业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同时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有序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为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资金保障。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善于推进文化数字化的人才。推进与文化数字化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和高端智库建设,加强文化数字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用好产教融合平台,为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依托。推进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数字文化内容分发。建设具有云计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文化计算体系,布局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汇聚文化数据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态的数据流通和协同治理。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一要增加公共文化数字内容供给,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提供更多可供人民群众选择的数字文化资源。二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到达率和及时性,依托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三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具有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等特征,需要不断发展新场景、提高供给水平。要发展数字文化新体验,通过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场景。推动“大屏”“小屏”融合发展,既为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提供能增强用户视听体验的高新视听数字文化内容,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也为移动终端等“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数字文化内容,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构建数字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构建虚拟和现实深度融合的数字文化体验线下场景。

  (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赋能发展 蓄势前行

扎实推进乡村数字文化建设

曲延春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乡村数字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乡村数字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使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乡村数字文化建设能够通过增加乡村文化供给、激发广大乡村居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有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数字文化建设还能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美好品德传承弘扬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我们要延续乡村文化根脉、赓续农耕文明,就要更好以数字技术赋能发展、蓄势前行,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在数字文化基础设施上的差距还比较大,农村网络覆盖率和应用普及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乡村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妥善把握顶层政策规划与基层政策落实之间的关系。加大投入,做好资源统筹,既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作用,又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以支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依据不同区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差异,确立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顺序,稳步推进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数字化人文基础设施等建设。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此外,还要提高乡村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均衡性和可及性,不仅要建设乡村数字文化云平台以及乡村数字文化记忆馆、档案馆、图书馆,还要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更好满足乡村居民对数字文化的需求。

  提高数字素养,培养乡村数字文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新的有生力量,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还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数字素养上。提高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要大力推进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发挥家庭在数字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等群体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和资源优势,帮助乡村居民提升数字素养。针对乡村留守老人多的现实,引导各类乡村数字文化应用进行适老化改造升级,提升乡村老人的乡村数字文化获得感。积极鼓励和引导返乡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参与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依托大专院校、志愿者组织等,培养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人才。通过居民数字素养的提高和数字文化人才的培养,让乡村居民共享数字文化建设成果。

  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产业的结合形成了乡村数字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建设既增添了新内容,又注入了新动能。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成果,通过制作反映乡村特色文化、乡村和美景象的数字文化产品,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挖掘乡村文化多元价值,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而且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大力发展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可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运用影像等数字化形式进行记录和整理、保证乡村数字文化资源品质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数字文化形式、丰富乡村数字文化内容,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新产品,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展现乡村文化的特色,吸引更多人关注,进而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数字文化发展环境。信息互联技术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行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乡村数字文化建设要把好方向、守好导向。一是加强党对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领导。完善乡村数字文化治理体系,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群众文化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构建乡村数字文化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加强乡村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尊重乡村居民在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村居民既是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受益者,又是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主体。提升乡村数字文化治理能力,要关注乡村居民对数字文化的需求,有效激发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提升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效能。三是加强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与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在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方面对乡村数字文化建设加以规范,形成乡村数字文化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

刘盈皎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建设水平,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持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们生活方式。文化和信息互联技术融合,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我们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产业依托各类文化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及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文化传播与内容升级,是一种体现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产业形态。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文化产业各领域逐步开拓线上空间,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蓬勃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形式和消费模式。二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生成。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科技引领、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协同、IP衍生已成为文化产业新业态生成的主要方向和途径。比如,依托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载体对文化产业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催生了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借助3D打印等新技术、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可以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提高文化产品制造水平;等等。三是数字文化产业“出海”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23年2月发布的《中国数字文化出海年度研究报告(2022年)》显示,以网络文学、网络动漫、在线影视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短视频及直播等业态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得到海外各界的关注与认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游戏、影视剧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海外关注度和认同度都较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尽管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增长势头迅猛的产业门类之一,但要清醒认识到,新征程上,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还不够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多;我国文化话语权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任务仍然艰巨。这些方面都是数字文化产业应该大有可为、必须有所作为的重要领域。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进程中,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超高清等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二要继续推动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业态升级,主动调整优化文化业态和产品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尽快实现全面转型,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企业间的融通协作,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三要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鼓励各种艺术样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数字内容,努力提供更多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四要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形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在数字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参与感、体验感,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五要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推动文化产业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链条更加畅通,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六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