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01 12:03:50 来源: sp20241101

  【经济界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新质生产力”一词广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全国各地如何抢抓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积极作为,用好条件基础

  “现在,从小区到地铁站,我已经习惯乘坐自动驾驶小巴了。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自动驾驶小巴的‘粉丝’。”家住江苏省无锡市的90后市民王斌说。

  记者在无锡调研发现,物联网走进生活、促进生产,正催生出更多数字化新场景、新应用,推动制造、物流、交通、家居、医疗、农业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

  物联网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无锡聚焦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感两网”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及科研成果转化,物联网蓬勃发展,产业实力突出、链条结构完备、创新活力充沛、品牌效应凸显。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已覆盖无锡市交通、环保、医疗、安全等300余个细分行业。

  “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将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对物联网要素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推进集群强链、补链、固链,推动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质生产力。”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主任陈大鹏表示。

  这是一个缩影。放眼全国,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目前,全国各地正抢抓机遇、积极布局——

  江苏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广东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加快培育未来产业;重庆发布《重庆市工业产业大脑建设指南(1.0)》《重庆市未来工厂建设指南(1.0)》,聚焦制造业细分行业,重塑产业组织形态和资源配置模式……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专家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新质生产力诞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中。数字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民营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殊途同归,壮大创新产业

  今年1月,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大幅提升;2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宣布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普通硬盘上百倍的“超级光盘”诞生……如今,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表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当前,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与人才众多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杨德才建议,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卡脖子”技术约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始终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夯实科技创新尤其是突破性创新的基石。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大模型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说,要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航空工业光电所研究员羊毅认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的时效性。加快推进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全要素支撑。

  “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算力、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必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波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机遇,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杨德才说。

  时不我待,提升传统产业

  无人驾驶的矿卡在矿山中作业,工业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挥动着机械臂,智能搬运机器人“勤快地”往返穿梭……当前,依托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装备、采矿、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正焕发出数字新生机。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董事长齐光鹏说。

  专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杨德才看来,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同时,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蔡继明表示,要推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统筹协调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培育。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者队伍革新才能推动生产力飞跃。一方面,要引导传统劳动者提升素养,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保障农民工等群体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加速培养智能劳动者等新型劳动者队伍,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数字素养。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专家表示,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坤 本报通讯员 范子溪)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