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23:18:01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哈尔滨1月26日电(记者 刘锡菊 王妮娜)“黑龙江省有多样的文化、历史,还有丰富的民族资源,而人们对黑龙江的印象仍然略显老旧,需要充实新鲜的人、新鲜的元素,黑龙江文化需要增添‘年轻化’标签。”在正在举行的2024年黑龙江省两会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牡丹江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娜说,今年,她在提案中建议,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影视、文化创作等“文艺复兴”,吸引促进人口“逆流动”,助力黑龙江经济“正增长”。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赵娜。 于琨 摄赵娜出生于1987年,是一名年轻的“85后”政协委员,她也是一名作家和编剧,是牡丹江市潇湘冬儿工作室法人编剧,也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她说,黑龙江拥有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和界湖等壮丽的自然风景,有分明的四季,还有满族文化、赫哲族文化、萨满文化等丰富的民族风情,东北抗联等红色历史,黑龙江人豪爽乐观,这些会给文化工作者赋能,为他们提供巨大的创作灵感。
当今社会,文化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塑造地方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些年,一部热播电视剧带火一个地方的文旅产业的,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先例。”赵娜说,牡丹江著名曲词作家蒋开儒创作的《春天的故事》,让全国人民知晓了深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盛景;2023年某卫视播出的《去有风的地方》,在剧中展现了云南地区的田园生活、风土人情以及大理白族特色民俗,在观众心底种下了“去大理,慢下来”的种子,融合“留在城市还是返乡创业”的社会议题,掀起云南游的热潮……可以看出,热播影视剧中产生的“爆梗”,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高度传播。
作为一名编剧,赵娜注意到,目前,过多的年代影视剧作到东北拍摄老旧小区厂房,更有一些短视频博主靠装疯卖傻、秀下限、宣扬落后等方式吸引流量,造成其他省份群众对东北形成刻板印象,认为东北天寒地冻、人们艰难生活、环境老旧落后、东北人性格急躁冲动等。赵娜建议,黑龙江省和各市(地)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地方宣传、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推动各地文化、旅游等机构部门与文化产业企业,共同推进文化作品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宣传黑龙江正面形象,深入挖掘黑龙江神秘、特别、淳朴、热情、坚韧的精神风貌,增强观众对黑龙江的认同向往,多鼓励“青春偶像”题材影视剧到黑龙江拍摄创作,带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源源不断地打造黑龙江旅游打卡的“新地标”,改变大众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传统认知,吸引年轻观众关注黑龙江、来到黑龙江,为黑龙江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历史上,黑龙江也是文化产业大省,优秀人才、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但是少一些总体组织统筹,没有形成影响力较强的文化或奖项品牌,致使全省文化产业缺少广为人知的名片。
赵娜说,2009年,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命名设立了萧红文学奖,但目前影响力较弱,缺乏知名作品。她建议,以萧红文学奖为核心,发挥文化奖项的磁吸作用,邀请户籍、作品等涉及黑龙江的知名人士参与,推动黑龙江文化与国内外标准接轨,打造黑龙江文化名牌。
同时,赵娜说,政府部门可以尝试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如利税支持、优秀成果奖励、从业人员补助等),吸引更多国内外一线音乐、书画、影视制作企业、机构到黑龙江开展采风活动,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从业者在黑龙江创作,通过影视、小说等视角,给观众提供多种视角、认识多样的黑龙江,在观众心中形成对黑龙江的精神向往,促进人口“逆流动”,助力经济“正增长”。(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