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的风采(话说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4-11-02 00:59:51 来源: sp20241102

  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我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定能尽展风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广场上,扭秧歌、演节目,气氛热烈;体育场地上,欢声笑语,比赛正酣;农家庭院里,挂灯笼,贴春联,喜气洋洋……春节临近,广袤乡村洋溢着文化味。

  万物皆熟为有“年”。年俗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是我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瑰宝。乡村红红火火的年文化背后,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年”。新时代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补短板、优供给、重传承,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的田野。去年,“村BA”“村超”“村排”成为热点,2万余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吸引约1.3亿人次参与,掀起乡村文化热潮。

  乡村文化日益兴盛,得益于“三农”各项事业持续向好。过去一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同比实际增长7.6%。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如何振兴乡村文化,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好戏不断?

  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加强传承保护,通过保护古镇古村、修缮古建遗存、培育非遗传承人等措施,保留有形的乡村文化,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要适度合理利用,深入挖掘传统乡土文化的多种功能,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耕体验、科普教育、节庆民俗、非遗产业等多元业态。这方面河北省武强县“公司+非遗工坊”发展年画产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利用好全国6700余家非遗工坊,对于传承发扬传统乡土文化、促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将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增强乡土文化的主体性,凸显乡村文化自信,也要吸纳现代文明要素,体现乡土文化的时代性。要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接地气才能冒热气、聚人气;要以农民为主体,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搭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台载体,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要凸显乡土特色,乡土文化本身具有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打好乡土牌,打造更多本土文化品牌。要融合现代元素,扩大传播度,让乡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喜爱。贵州榕江县“村超”的出圈、很多农村题材的短视频爆火都说明,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纯真的精神品格,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乡村文化一样可以广泛传播。

  乡村全面振兴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建设农业强国要“赓续农耕文明”。新征程上,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我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定能尽展风采,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9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