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有我】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

发布时间:2024-12-22 23:51:09 来源: sp20241222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和深化。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为本质属性

  “高科技”表现为:新质生产力取决于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突破,以数字时代科学技术发生根本性质变、实现颠覆性创新、取得革命性进步为根基,其代表着全球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于不断新质化的运动之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生产力经历了“人力-畜力-动力-算力”的发展演变,推动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再走向信息时代。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5G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算力已不再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专有服务,而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及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精尖科技取得关键性突破,共同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因此,“高科技”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先,要瞄准科技创新的“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际顶尖水平为目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其次,要巩固科技创新的“中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着重加强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最后,要夯实科技创新的“末端”。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以“高效能”为核心标志

  “高效能”表现为:新质生产力依赖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强调要通过新兴技术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不断渗透应用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主导,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摆脱了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能源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环境污染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即新的生产力质态、形态和形式,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通用技术与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等专用技术的交叉融合,通过数据、信息等新兴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型产业生态系统,实现生产效率的指数级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柱,要厚植传统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减污降碳等途径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引领性产业,要持续加大对重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提升政策协同性,优化发展环境,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让新兴产业在“快车道”上实现平稳运行。三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战略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产业,要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打造标志性产品,不断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支撑体系,推动未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为发展导向

  “高质量”表现为: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工业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人口爆炸、资源枯竭、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运用无形知识、无形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要素,进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性生产,推动形成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始终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第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取向,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第二,要加快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循环再生等绿色技术,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体系。第三,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以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体系,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支持配合,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第四,要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活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新”为出发点,以“质”为立足点,以“生产力”为落脚点,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发展新优势,为中国实现“变道超车”,加速迈向“数字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叶本乾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汪思洁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