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26:19 来源: sp20241223
赵声良、于洲、王志鸥与主持人李小萌对话。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中华文化是一座宝库,等待我们深入挖掘。”
“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之际,“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新时代文艺创作大家谈”在人民网举行。在对话环节,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围绕“文艺与科技双向赋能,如何融出更多新意”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理念与实践经验。
传统文化:创意的不竭源泉
近年来,一系列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出新出圈。其中,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巧妙视角唤醒观众心中的诗意情怀,在全国掀起一场“诗词热”。
在于洲看来,正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了创作者无限灵感,使他们的作品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动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开辟新的可能。”他说。
同样,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朵雪花的故事”、《立春》节目、《冰雪五环》环节等“名场面”,展现了令人难忘的“中国式浪漫”。王志鸥表示,每一个创意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我们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寻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经过三年多的不懈探索与精心打磨,最终呈现了空灵、浪漫且充满自信的中式美学。”
此外,敦煌石窟艺术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文艺工作者热烈的目光。“敦煌壁画中不仅涵盖了音乐、舞蹈、飞天等多样化内容,还记录了许多珍贵的佛经故事、历史故事。”赵声良表示,许多人愈发认识到敦煌艺术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当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科技助力:艺术的全新表达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提升,不仅令动画电影的视听呈现更趋流畅,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沉浸感。以《长安三万里》为例,于洲介绍了为何要特别设计“将进酒”这一片段:“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使得现实与幻想能够来回切换,让观众更好体会到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狂放和浪漫。这个片段虽然只持续了三分多钟,但耗费了团队近两年时间打磨而成。”
在敦煌石窟保护与利用方面,数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壁画修复、虚拟展示等多个环节。赵声良表示,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字化在文物保护、研究、传播方面的重大意义,要尽快把壁画全部记录下来。“不仅仅是莫高窟,未来要将包括麦积山石窟、榆林窟、西千佛在内的六处石窟全部做成数字化,不断把敦煌故事传播到国内国外,让更多人了解敦煌艺术。”
近年来,数字科技还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活动现场,王志鸥介绍了近期在贵州省贵阳市打造的“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该项目采用了全息影像、多维度机械舞台及多种最新数字技术,力求给参观者带来深刻的沉浸式体验。“希望通过‘文化+科技’的方式,把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地展现在祖国大地上。”王志鸥说。
嘉宾纷纷表示,未来,希望不断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沿的技术力量相结合,创作出更多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作品,更好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东方智慧。
(责编:王连香、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