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院士徐如人:一生科研路 不断育“新果”

发布时间:2024-11-30 15:47:50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长春5月26日电 (高龙安)徐如人老人家中的小院里,两棵李子树长满新叶。此时李子虽未成熟,但老人已收到“新果”。

  近日,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徐如人(吉林大学)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

  年逾九旬的徐如人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国际著名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是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徐如人在作学术报告。(资料图)吉林省科协供图

  1952年,徐如人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便北上吉林参与创建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他们清理出地下室作为实验室,用木板条搭建实验台,借实验设备和药品上课。

  20世纪70年代,徐如人开始潜心研究分子筛,其研究在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他的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具有前瞻性的成果,引领并推动我国该领域的研究逐步走向国际前列,支撑了我国炼油催化工业的兴起,为我国建立“无机合成化学”学科起到了突出作用。

  1981年,徐如人在吉林大学首次创建开设了“无机合成化学”课程,把“无机合成化学”的全新概念引入课堂,课程的开设在中国化学学科领域尚属首次,也开启了中国“无机合成化学”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先河。

  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实验室十分少。20世纪80年代,徐如人等人开始建设国内第一个高温高压水热合成与测试实验室,并于1991年向国内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水热合成化学在国内的全面快速推广。

  几十年的执教生涯,徐如人和夫人庞文琴教授等为无机化学学科培育出了一支学术精湛的研究队伍,其中冯守华、赵东元、于吉红等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每年七八月份李子成熟时,徐如人都会召集弟子们到家中办“李子宴”,品尝收获的喜悦。

  李树年年结新果,耄耋之年的徐如人也未停歇。2017年9月,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徐如人将与庞文琴教授一生积蓄的500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来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年,他提出了建设“凝聚态化学”的设想,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体系和“凝聚态化学”概念。

  今年,由徐如人等人编写的关于“凝聚态化学”的著作即将出版,老人翻看着封面样稿眼中充满希望,或许今年的“李子宴”上,他和弟子们又会多些新话题。(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