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入海口,上海崇明如何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发布时间:2024-11-21 17:55:59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上海2月5日电(记者 范宇斌)万里长江在注入东海前放缓了脚步,泥沙淤积,造就崇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上海市崇明区正在高标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创新生态优势价值实现途径,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

江豚跃出水面。崇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看,江豚又回来了。”生态环境好不好,要看鸟往哪里飞,鱼往哪里游。江豚被称为“长江微笑天使”,是反映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从以前难觅踪影,到如今频频现身,这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鲜活缩影。

  江豚频现长江上海崇明水域的背后,离不开崇明多年来严格开展退捕禁捕工作。长江“十年禁渔”始于2021年,但早在2018年,崇明就研究部署渔船退捕工作,2018年8月起停止办理长江渔船证书证件,179艘长江捕捞渔船全部退出长江水域生产,2018年底就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退捕。

“长江十年禁渔,严禁非法捕捞”警示标语。崇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不仅仅是水中的鱼。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到一个特殊指标,到2035年,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在崇明要超过12种。

  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这一目标,崇明坚持把绿色作为崇明的基底本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崇明深入开展长江生态大保护,推进退滩还江,实施环岛防汛提标工程,深化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同时,崇明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水土林气等领域生态治理,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达标比例100%,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0.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6%,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达到12种,鸟类种数增加到298种。

崇明岛风光。崇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盛夏时节,走进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森林湖泊交错,虫鸣鸟语花香。这处长江口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的淡水沼泽湿地,正在积极创建上海首个以生态为特色的5A级景区。

  与西沙湿地遥相呼应,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迁徙路上的“国际加油站”。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曾面临生态危机,除了围垦等人类干扰,还有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强势入侵。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江大保护举措落地,东滩的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2022年冬天的专项监测显示,崇明东滩观察记录到鸟类30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2900余只,是当地近20年来最高纪录。目前,崇明东滩已正式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崇明区河道风光。崇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位于崇明岛最西端的绿华镇河网密布、水质优良,清水蟹是其特色物产。与寻常蟹塘不同,绿华镇华星村千亩蟹塘的水面上覆盖着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这是华电崇明绿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一期工程。炎炎夏日,光伏板吸收光热转化为电能,也为喜阴的螃蟹提供了更舒适的生长环境。

  除了光伏项目,崇明产业也绿意浓浓。近二十年来,崇明先后关停近千家能源消耗大的重污染企业,大力构建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等“五新”生态产业体系。例如,以崇明清水蟹、白山羊、沙乌头猪为切入点,崇明立足本地特色种质资源,全力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农业科创岛。

  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表示,生态岛建设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开创性事业。崇明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步探索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路,为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崇明力量。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在万里长江入海口,“东海瀛洲”崇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筑牢长江门户生态屏障,让一江清水奔流入海。(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