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4:54:35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乌兰察布4月2日电 题:马铃薯育种专家的日常:心有所“薯”久久为功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农业科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所以我们必须到田间地头,要了解农民在想什么,农业最需要什么。”4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加)质检部经理、研发技术总监吕文霞如是说。
图为吕文霞观察马铃薯幼苗培育情况。张蜀雁 摄在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中加研究中心的理化实验室,青年育种专家吕文霞正与同事们忙着做实验、比数据、观结果。
乌兰察布市处于内蒙古中部,是我国最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区之一,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这里产出的马铃薯以淀粉含量高、口感好,品质佳著称,马铃薯产品一度远销至蒙古国、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四子王旗是国家级马铃薯良繁基地,也是国家级马铃薯制种大县,已建成良繁基地24万亩,年生产脱毒种苗7500万株、原原种1.1亿粒,原种6万吨。
图为吕文霞(左)与同事观察对比实验结果。张蜀雁 摄1986年出生的吕文霞,在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到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助理工作,从此与马铃薯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2015年,吕文霞来到中加,从一名普通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员做起,主要从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工作,进而将低成本的优良薯种送到农民手中。
跟随着吕文霞的脚步,穿梭在各个试验小区,看似腼腆少语的她,一提到马铃薯立刻变得话多了起来。她指着幼苗培育室里长势很好的马铃薯幼苗说,“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这些年,只有站在地里的时候,才是最踏实的。”
图为脱毒马铃薯基础苗。张蜀雁 摄进入春季以来,吕文霞工作的研究中心满眼是春,培养室里摆放着一排排组培瓶,每个瓶子里面都挤满一株株嫩绿。
“瓶子里培育的是马铃薯脱毒苗,之后会定植到温网室扩繁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第一代种薯),第二年再将原原种播种到大田扩繁生产原种(第二代种薯),第三年继续在大田种植,生产一级种(第三代种薯)。”吕文霞说。
吕文霞告诉记者,中加每年可生产脱毒苗6500万株,原原种1亿粒。对薯农来说,这可是宝贝疙瘩。
“农户一般购买一级种薯,像具有抗病、耐旱,高产等特点且适应性广的马铃薯新品种中加7,亩产平均可达4.5吨,亩均纯利润达1000元以上,目前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吕文霞说,马铃薯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口粮和收入来源,要关注老百姓需要的品种,帮他们提高产量和种植收入。
对于吕文霞团队而言,一个马铃薯品种的育成,就像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喜悦。“选育一个优质品质,需要8年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坚持,更要耐得住寂寞。”吕文霞说。
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应用到生产一线,是吕文霞一直坚持的理念,她参与的“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智慧测报及减药减害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实现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提前14至20天,用药减少3次左右,亩均减药100克以上,真正达到减药减害的目的,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100余万亩。
图为吕文霞(左)为同事讲解试验温室幼苗的栽培要领。张蜀雁 摄此外,吕文霞根据四子王旗的气候特点及病虫害发生特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微信视频等方式,义务为农户在马铃薯品种选择、病虫害鉴定、栽培要点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百余场,她也被选为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
“我们将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选育综合性状更加优良、更抗病抗逆、适应性更广、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新品种,实现马铃薯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吕文霞说。
2023年,吕文霞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实用技术丛书、制定国家标准、选育马铃薯新品种,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50余万亩。这一年,她也收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内蒙古第七届“北疆工匠”荣誉称号。(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