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6:09 来源: sp20250108
粮食购销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应建立监管新模式,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粮食购销全过程可追溯、流程可管控,确保储备粮储存更安全。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潮流不可逆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储备粮稳市、恤农等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购销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粮食购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波澜壮阔,经历了从统购统销到全面市场化的重大而深刻的转变,背后是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增长。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探索推进粮食购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1993年,取消粮食统销,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告别了“粮票时代”;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粮食价格,彻底结束统购统销,至今已有20年时间。
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垄断粮食购销的局面,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粮贩、用粮单位、加工企业等多元化经营主体可以平等自由地进入市场购销粮食,参与市场竞争,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的46947万吨提高至2023年的69541万吨,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我国以粮食购销市场化为契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推动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构建粮食全产业链经营体系,促进粮食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食市场更加繁荣,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基本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
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食价格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下波动频繁。价格的暴涨暴跌会影响种粮农民收入、人民群众生活,影响物价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统筹考虑粮食购销改革与储备管理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全社会储备共担机制。目前,已经逐步构建起与大国地位相符的粮食储备体系,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家庭储粮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持续提升,经受住了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次考验。
也要看到,近些年来,粮食购销领域“转圈粮”“空气粮”“人情粮”“国皮民骨”“影子股东”等涉粮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应建立监管新模式,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粮食购销全过程可追溯、流程可管控,确保储备粮储存更安全。(经济日报 刘慧)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