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11:19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3月9日电(记者 赵晔娇)在大海上与风浪斗争,竭尽所能为溺水者寻找一线生机;和衣而睡、手机从不静音,接到消息便星夜出发……对普通人而言,海上救助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词语,但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温岭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站长郭文标来说,这是他42年如一日的守望。
一直以来,完善海上救助体系、构建海上平安防线,都是郭文标履职时关注的重点。郭文标表示,要抓好源头防控,落实海上平安;加强顶层设计,畅通救援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做强民间救助。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温岭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站长郭文标。受访者供图2024年春节期间,郭文标和队员们根据相关部门提示,持续进行海上巡逻。大年初一(2月10日),他们还在温岭松门镇附近海域处理了一起溺水险情。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我们海上救助工作者的宗旨。但是风浪无情,很多时候,当我们赶到事发现场时,情况已经无法挽回。”郭文标遗憾道,无论如何,事后救援都比不上事前防治,应进一步落实船长、船员的主体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减少因疏忽大意而引发的事故。
具体而言,郭文标建议,要在船员登船前做好健康检查,筛查基础疾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减少船上突发疾病的发生;在培训课程中增加实船逃生、安全位置站立、普通急救操作等登船演练科目;针对事故性质更新船检标准,特别要加强对钩头、绳索、阀门等易腐烂、易损坏部件的检查检测……
时间拨回1982年,15岁的郭文标在当地渔港救起了一位落水的老渔民,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救助生命的成就感与使命感。彼时,郭文标的潜水功夫初露峥嵘——他能扎入海里20多米深,5分钟不换气,接锚绳、堵船洞、清理螺旋桨、救助溺水者等样样精通,人送外号“平安水鬼”。
如今,拥有40多年救援经验的郭文标“胸有地图”,只要求救者报出经纬度,他便能大概说出当地的水流情况、暗礁险滩等。然而,郭文标并不满足于现状,在他看来,如果能加强政府专业救助与民间救助的沟通协调,做到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民间救助力量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希望能通过政府主导,将北斗导航、5G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到海上救助中。”郭文标表示,例如建立海上渔船与岸上平台的视频连线系统,事故发生时,医生远程指导船员第一时间开展急救措施,为救治伤员争取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郭文标已在海上救助2000余人。眼下,他于2008年创办的全国首家海上民间救助站——温岭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共有10余艘船、22位专业救援人员、20余位业余救援人员,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民间救援力量。
船的马力太小,速度可能跟不上,无法实施远洋救援;义务救人,消防设备、潜水设备、拖带缆绳等开销大,资金缺少保障……与大海“斗”了半辈子,郭文标和队员们面临的难题并不少,但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是有时候“需要政府拉一把”。
郭文标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民间救助的扶持力度,出台补助政策和奖励机制,保障民间救助站的正常运行。
“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帮助民间救助组织更新救助船只和救援设备;建立渔船互助互救专项基金,补偿渔船在救助过程中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渔船互助互救的积极性。”郭文标说,出海渔船,特别是远洋作业渔船,还可以在政府牵头下组成互助小组,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快速应对。
长时间奋斗在海上救助一线,今年57岁的郭文标偶尔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谈及“退休”,他的回答却很笃定,“我和我的队友会一直救下去。”(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