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4:54:29 来源: sp20241224
丹麦和瑞典近日纷纷宣布结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俄罗斯方面指责两国拒绝向俄提供调查信息,并表示将继续追踪案件。在分析人士看来,“北溪”爆炸案距今已有一年多,其调查进程与欧洲地缘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目前仅有德国还在调查案件,真相能否浮出水面仍然有待观察。
当地时间2月26日,丹麦警方宣布结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丹麦警方称,调查发现这起事件系“蓄意破坏”,但评估认为“证据不足以在丹麦提起刑事诉讼”。
在此之前,瑞典也宣布结束对“北溪”爆炸案的调查。按照瑞典检方的说法,瑞典调查此案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是否有瑞典公民参与,以及是否有人冒着损害瑞典利益或瑞典安全的风险,利用瑞典领土实施破坏行为。调查显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瑞典或瑞典公民参与了在国际水域发生的袭击事件”,因此瑞典对此案“缺乏管辖权”。
不过,瑞典检方此前表示,调查确认“北溪”管道遭人为破坏。瑞典检方决定将相关调查证据转交给德国。德国方面表示,瑞典结束调查不会影响德国的调查,德方“仍然非常有兴趣查明这起破坏活动,找出是谁所为”。
瑞典和丹麦结束对“北溪”爆炸案的调查引发俄罗斯不满。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责丹麦停止调查“近乎荒谬”。佩斯科夫还表示,瑞典和丹麦拒绝向俄方提供调查信息,俄方将继续追踪调查,并关注德国方面的决定。
从2022年9月至今,丹麦、瑞典和德国对“北溪”爆炸案的调查已持续一年有余。
“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该管道是俄罗斯与德国、荷兰等国的合作项目,其中俄方持股占多数,曾经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通道。
2022年9月26日,“北溪1”和“北溪2”共4条管道中的3条发生泄漏,泄漏点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瑞典方面在泄漏海域附近探测到水下爆炸,瑞典、丹麦和德国随后分别启动调查。俄方多次呼吁参与调查,但遭到相关国家拒绝。
对于爆炸事件,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度指责是俄罗斯所为,但并不被国际舆论所接受。2023年2月,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指认美国拜登政府派遣美国海军在“北溪”天然气管道安装炸弹,并由挪威海军投放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这一说法得到欧洲不少媒体和专家的认同。
随后,美国和德国媒体又指出爆炸可能与一个亲乌克兰的团体有关。有西班牙媒体去年6月报道,德国警方搜查了一个与“北溪”爆炸案有关联的嫌疑人的住所,这名嫌疑人与乌克兰有关。
截至目前,美国、乌克兰、挪威等方均否认与爆炸案有关,事件真相依然扑朔迷离。随着瑞典和丹麦退出调查,仅有德国还在调查此案。俄方认为瑞典和丹麦有意掩盖真相,并坚持要求对爆炸案展开国际调查,严惩凶手。
有分析人士指出,“北溪”爆炸案发生之际,俄、欧、美三方正就地缘政治和能源供应展开激烈博弈,丹麦、瑞典和德国的调查一定程度上有迎合美国的意图。如今,瑞典已经加入北约,欧洲的能源供应格局也发生巨大变化,继续调查“北溪”爆炸案对西方国家来说可能会陷入尴尬。
德国媒体曾经刊文指出,如果爆炸案的幕后黑手是美国或者乌克兰,那么欧洲国家是否应该改变当前的对美和对乌政策?如果爆炸是俄罗斯所为,是否应该被认为是战争行为?瑞典有评论员也指出,结束调查并“甩锅”给德国,让瑞典避免了后续追究凶手责任等一系列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北溪”爆炸案的幕后真凶还没有被挖出来,但“北溪”争端的受益者还是比较明确的。目前,“北溪1”已经停止供气,“北溪2”也没有启用,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和挪威成为欧洲最大的两个天然气供应国。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曾表示,“北溪”爆炸案是“国家恐怖主义”,旨在消灭西方的一个能源竞争对手。
分析人士认为,瑞典和丹麦结束“北溪”爆炸案调查,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一定程度上均可视为欧洲国家进一步向美国靠拢的表现。这不仅可能导致爆炸案的真相被埋没,也可能会加剧欧洲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与瑞典和丹麦不同,德国与“北溪”天然气管道有着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德国对此案的调查会进行到何种程度,不仅关系着德国的利益,也牵动着德国、欧洲和跨大西洋关系。
毕振山
毕振山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