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青年骨科医生的20年大医修成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24 23:40:56 来源: sp20240824

   中新网 呼和浩特8月19日电 题:内蒙古青年骨科医生的20年大医修成之路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平均每年做手术1500台,建立脊柱退行性疾病基因样本库,带队为3万余名青少年做特发性脊柱侧弯义诊筛查……从医20年,李峰在他的大医修成之路上不断前行。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 中新网 记者对李峰进行了专访。

  一生课题是建立基因库

  李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读本科时所学专业是骨科,而读研时却选择了遗传学专业,因为骨科的很多疾病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导致的,并不是简单的跌打损伤。“到底遗传作用更大,还是环境作用占得更多?这是医学科研努力的方向。”

  “从遗传学角度探索病因是最直接的,所以我读研期间一直在做遗传学课题。”进入医院工作后,李峰发现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几乎都有遗传易感性,而且这些常见病的发病群体几乎是老年人。“90%以上的老年人都会受到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困扰,甚至有一些需要手术。”

  因此,李峰决定建一个脊柱退行性疾病基因样本库。“这个库建起来后,可以建立一个疾病预测模型,做到早防早治。”

  为此,李峰不断攒样本,血样本库已有大约3000例血样本。“再加上粪便样本、组织样本,样本单体量有8000多例。”

  “我们科室每年至少要做1500台手术,每年样本至少可以增加1000例。”李峰说告诉记者,科室刚用不到300例样本做了一个全基因组测序。“利用这些测序信息,我们可以有很多发现。”

  李峰给了自己5年的时间,建一个全国最大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样本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库做任何前沿的医疗探索。而对于患者来说,早期预防的受众范围会很广。”

图为李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义诊筛查活动中,为孩子们一一进行筛查。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供图

  带着“90后”为3万名青少年义诊

  “张弛有度是我的管理模式。”科室里大部分临床医生都是“90后”。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室主任,李峰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都说‘90后’叛逆、不服管,但我的小伙伴们个个都很靠谱。”

  无论是着装还是迟到早退,科室里有着极其严苛的制度约束,但在一些病例探讨、患者照护等方面,李峰却给足了小伙伴们发言权。“我们会经常探讨病例,大家各抒己见,最终研究出最佳治疗方案。”

  “我可不会独断专行。”李峰私下里是个有趣的人,小伙伴们也愿意喊他一声“峰哥”。

  领带、白衬衫是科室上班期间的“规定动作”。李峰说,虽然医生这个职业不分昼夜,非常忙碌,但精气神儿不能丢,这样的状态也会给患者带来生机和活力。

  对于李峰来说,脊柱外科中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些年他发起了“峯启未来,挺直北疆脊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义诊筛查活动。每年,小伙伴们都会跟着他去草原、沙漠、森林,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义诊。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筛查了3万多个孩子。”李峰说,筛查的最大意义在于早期干预。如果需要做手术,李峰与智善公益基金合作,由他们来为孩子们的手术和健康“买单”。“目前已经为50多个孩子申请到100多万元的手术治疗费用。”

图为李峰走进学校为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弯义诊筛查。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老“骨科人”和新“骨科人”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脊柱外科创立于1996年,时名为胸腰脊柱外科,是内蒙古最早成立的专研脊柱疾病的临床科室。2021年,医院迁入新址,成立了医教研一体化的脊柱外科中心,下设A、B、C、D4个病区。经过几代脊柱外科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该中心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自治区顶级脊柱外科诊疗中心。

  “年轻的时候,作为一名外科大夫,上手术台是非常迫切的一件事。但当时我的老师跟我说:我们是做脊柱外科的,要做一个大医生。”在新“骨科人”李峰的记忆里,老师的话让他记忆犹新。

  之后的20年,李峰一直在努力理解“如何做一个大医生”。“有道无术,术尚有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医学技术是日积月累的学识和经验,而要想做一个大医生便要磨砺心性,传承医德。”

  李峰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成功做的第一台手术是什么样的情形和心情,但他清晰地记得每一次手术成功后走下手术台时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这或许就是支撑我一直想要继续走下去的理由。”李峰如是说道。(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