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高原美

发布时间:2024-12-22 22:31:37 来源: sp20241222

原标题:生态优先高原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从羌塘高原到高山峡谷,在初秋的雪域高原一路行走、一路观察,记者发现,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得到有效保护,人们也依托宝贵的生态环境,努力创造着更美好的生活。

  雪山脚下植良药

   高大茂密的松林间,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挥动着铁锹。

   “这是在挖什么?”记者问。

   “挖塘。”待土地平整,这里将种下一棵棵藏黄精幼苗。

   米林,在藏语中意为“药洲”,是公认的藏医药发源地。种植黄精,是米林市米林镇帮仲村雪嘎小组的新产业之一。2023年,米林引进了云南云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帮仲村,开发林下仿野生种植黄精500亩。

   “土壤沙性,林下腐殖质深……这里优越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黄精的生长。”从云南来到西藏,企业种植技术负责人李伟始终相信这个选择。

   挖塘、种苗,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不会。”李伟说,“不伐一棵树,是我们最初的承诺。林下种植,既保证了黄精的高质量种植和可持续采收,也能很好保持水土,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米林镇邦仲联村,50多座连栋温室整齐排列,在崇山密林之间的开阔地上十分显眼。站在大棚内的田垄上,工作人员拿起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起来,没几下,胖嘟嘟、白莹莹的川贝母就出现了。

   “曾经,贝母因村民上山无序挖掘,面临资源的短缺;现在,我们引导村民们种植贝母,为他们提供收入。目前在产业园务工的群众达1.3万多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邦仲联村党委书记程攀说。

  高原迎来“新朋友”

   “呦呦”,一群来自东北的梅花鹿在海拔4000米的山间跳跃。东北的鹿,缘何出现在青藏高原?

   “工布江达县设有白唇鹿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纯净的空气、水源,密布的山林、草甸,为什么不试试看呢?”娘蒲乡党委书记陈云飞说。

   2023年,娘蒲乡党委整合资金150万元,并联合企业从“中国鹿乡”辽宁省铁岭市丰西县引进鹿种。就这样,工布江达县高原生态养鹿基地建起来了。

   建在大自然里的牧场,鹿群的活动空间有近50亩。一年下来,鹿的成活率达95%以上。

   雪域高原的“新朋友”,除了东北的鹿,竟还有海鲜。海拔超过2900米的林芝农垦嘎玛农场,增氧机发出阵阵轰鸣。清澈的池水中,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欢快地跃出水面。

   长期以来,受高海拔和特殊气候的影响,西藏的水产品主要依赖外地输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直接将海鲜养上高原。”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副组长林浩生下定决心。此后,大家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林芝本地的高原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填补了当地鲜活海鲜市场的空白,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预计今年,农场能向西藏各地输送鲜活海鲜20万斤,收益可达300万元。”林浩生说。

  生态旅游人气旺

   来到山南市加查县安绕镇热果村,四处林立的核桃树映入眼帘,微风轻拂,枝叶沙沙作响。

   加查县的核桃树种植面积达30.67平方千米,现有核桃古树3600余株,形成了独具高原特色的生态农林景观。

   “人们世世代代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使得加查核桃林能够大规模存在且生长千年。”长江大学核桃科技特派团的刘利平博士说。

   从2020年第一次走进加查,从事古树保护的她现已成为这里的半个“老乡”,见证了这片核桃林和人们如何互相哺育、共同成长。

   在学者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每一棵百年以上的古核桃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扫描标牌上的二维码,树龄、产量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外来游客越来越多。随着核桃林名声远扬,游客慕名前来,促使村里建起了20多户藏式风情民宿、占地2000平方米的休闲帐篷营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可负。生态旅游已成为西藏实现绿色增长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沃德贡杰雪山下的山南市桑日县增期乡雪巴村,通过发展“温泉经济”,雪巴村村集体经济2023年达到537万元,旺季每天接待3000余人次;

   在澜沧江畔的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千年古盐田犹如一个个巧克力排,错落有致,与奔涌的澜沧江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仅上半年,村子就实现旅游等收入370万元,各地游客用各色口音汇成一句“扎西德勒”。

   (记者 刘梦)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方莉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