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丨中拉人权治理理念相近路径相通

发布时间:2024-11-18 08:51:04 来源: sp20241118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9月11日电 题:中拉人权治理理念相近路径相通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赵焱

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当地时间1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来自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交流各自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看法,呼吁中拉通过交流合作凝聚共识,增强人权保障能力,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话语权,共同为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9月1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嘉宾和与会者参加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9月1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嘉宾和与会者参加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增长放缓、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各国人权保障构成威胁,全球人权治理赤字凸显,人权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中拉人权发展具有历史相似、理念相近、目标趋同、路径相通等特征,双方在人权发展理念与行动计划上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合作内容日益深入。

实现人权的道路是丰富多样的,中拉双方都认同发展权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认同各国应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在维护稳定、振兴经济、发展民生、联合自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安第斯议会议长、秘鲁国际政治研究院院长古斯塔沃·帕切科·比利亚尔指出,中国和拉美国家对于人权事业都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的人权保障实践,可以给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提供一种新的道路选择。

这是6月21日在秘鲁钱凯港拍摄的码头操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这是6月21日在秘鲁钱凯港拍摄的码头操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中拉在战略互信、经贸合作、环境保护、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成果。多年来,中拉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携手共同发展,造福民生。安提瓜和巴布达圣约翰深水港项目、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重建项目、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项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凤凰工业园、秘鲁的钱凯港项目……一个个中拉合作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夯实人权事业发展的根基,从而更好保护和促进人权。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认为,拉中人权合作重点围绕发展问题,更关注促进社会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项目。

近年来,中拉积极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声,主张全球人权治理应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反对将人权作为单边主义和霸权行为的工具,支持联合国人权机构公正客观履职,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参与度、贡献度稳步提高。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十余次纳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主张,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得到了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与支持,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新理念、新动能。2023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由中国主提、包括多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80国共同联署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决议,彰显中拉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中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力量。

中拉人权发展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在人权领域凝聚更多共识有助于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话语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拉在人权议题上交流合作,既是中拉文明之间的交相辉映,也是“全球南方”两大力量的深度携手。随着中拉关系的持续发展,中拉之间人权交流合作势必更加深入、成果更加丰硕,为共同应对人权挑战,不断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王禹蘅、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