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00:47:45 来源: sp20241106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韦衍行)张怡微短篇小说代表作《哀眠》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近日举行的新书分享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作家文珍与作者张怡微与读者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青年一代的生存境遇和心灵图景。
在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看来,张怡微的写作和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现场很多的女性写作非常不同。“她非常冷静、非常克制,同时也十分准确地抵达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所遇到的小小的困境。因为我们生活中遇到跌宕起伏、生死辗转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但即使没那么多,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仍然可以被书写,同时也能够获得广大读者共鸣。从这个角度上讲,张怡微的写作,某种程度上是克服一种刻板化的写作,形成她特别独特的风格。”
《哀眠》由十二部短篇集结而成,诸多篇名即取自传奇中典故,整体编排错落有致,呈现古今碰撞,雅俗共存,意形照见之美,足见其匠心。在故事的叙述上,张怡微秉持了一贯的冷静和清雅,心细如尘的客观描摹,而是深入市井生活的聚散与离合、欢愉与哀愁、相遇与告别,以毫不怯弱的姿态迎击生活的真相,闪现出人生答案。
谈及自己的创作过程,张怡微坦言大部分素材都是“听来的故事”,她说:“本书有很多的故事来自于新闻,《蕉鹿记》就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听来的故事是各成一体的,层层叠叠的东西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剪裁时就可以打碎、重组。”在写作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张怡微会慢慢增加一些伏笔和处理细节的技巧:“一些细节在我小说结构里会起作用,也许是同构,也许是暗合。”
文珍是张怡微的前责任编辑,作为她的好朋友、写作同行,她一直关注着张怡微的创作,在她看来,张怡微在新写的小说里面出现更多的“外部世界”。“从个体内部的悲欢离合,从一个家庭里遇到的各种烦难的事情,难以讲清楚的涟漪,好像变得格局更大了,会有很多外界的声音进入到叙述里面,看似和个体毫不相干的遥远事情,但其实随时可以影响到具体两个人的关系。这样的改变我觉得是一种有余裕的姿态,可以从自己现有的生命经验跳脱出来,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连结。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到一个认真而有天分的写作者扎实的自我成长,也可以看到她一直在严肃思考个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